落腰山
在今四川德昌县南境。《方舆纪要》 卷74建昌卫军民指挥使司: 落腰山 “在司治南二百六十里。东西高而中凹,蛮人因呼为落腰也”。
在今四川德昌县南境。《方舆纪要》 卷74建昌卫军民指挥使司: 落腰山 “在司治南二百六十里。东西高而中凹,蛮人因呼为落腰也”。
即今安徽繁昌县东北四十里大龙窝。一说在今繁昌县西荻港附近。《宋书·邓琬传》: “陶亮闻湖、白二城陷没,大惧,急呼 (孙) 冲之还鹊尾,留薛常宝代冲之守赭圻。先于姥山及诸冈分立营砦,亦悉败还,共保浓湖,
即克胡寨。今山西临县西克虎寨镇。《明史·地理志》 汾州府临县:“西北有克狐寨巡检司。”即此。
一名石漆河。即今新疆精河县西之精河。《清一统志·库尔喀喇乌苏》: 晶河 “在乌里雅苏图西三十里。地以河名。乾隆二十三年,将军兆惠擒布尔古特台吉浑齐于此,地入版图。二十八年建丰顺堡,设兵屯田”。
①又作熊溪。东汉、六朝武陵郡境内五溪之一。即今湖南沅江上游支流渠河。《舆地纪胜》 卷72靖州: 雄溪,“ 《皇朝郡县志》 云,雄江即渠河。潭江、沅江及沅州江等,会众水入于此江。九溪之中昔所谓雄溪江也”
在今湖北武穴市西北。《方舆纪要》卷76广济县“武山湖”条下:“马口湖在县(治今梅川镇)西南八十里,西流入江为马口渡。《嘉熙对境图》:宋初南征, 自马口济江。”
①战国燕昭王时建,为燕下都,后属赵。在今河北易县东南武阳台村。《史记·赵世家》:孝成王十九年 (前247),“赵与燕易土……燕以葛、武阳、平舒与赵”。《水经· 易水注》: “易水又东径武阳城南,盖易自
一名小黄河。在今河南罗山县东。《水经·淮水注》: 瑟水“出西南具山,东北径光淹城东,而北径青山东、罗山西,东北流注于谷水”。
在今福建福清市南江阴镇。明洪武二十年(1387)移南日巡司于此,改名江口巡司。
又名来宾水。在今广西来宾县西北。《舆地纪胜》 卷105象州: 雷江 “在来宾县 (今城厢镇) 西北三十里,流入县界。《旧经》 云: 往有毛雷捕鱼于此,因名”。清乾隆 《来宾县志》 卷1: 雷江 “源发
亦名新镇关。明置,属松潘卫。在今四川松潘县南七十里岷江乡北。《明史· 四川土司传》:正统四年 (1439),“小商巴复据浦江、新塘等关,据险劫掠”。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