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在今山西翼城县东。《水经·浍水注》:“贺水东出近川,西南至浍交入浍。”②在今广西上林县东北。《清一统志·思恩府》:贺水 “在迁江县西南四十里。源出岜梧山,其北有武绳水……合流东入清水江”。
亦作乜河大屯。即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南兴隆区。因濒尼叶赫河(也作乜河)得名。清光绪《吉林通志》卷17:“正北迤东,距(宁古塔)城六十里乜河大屯,靖边军营及卡伦驻此。”
明上林、忻城二县境红水河(泥江)两岸八个村寨之总称。《方舆纪要》卷109上林县“周安堡”条:“八寨者曰思吉、曰周安、曰古卯、曰古蓬、曰古钵、曰都者、曰罗墨、曰剥丁,后又益以龙哈、布咳为十寨。其地东达柳
古皮山国。都皮城 (在今新疆皮山县东南)。《魏书·西域传》: “蒲山国,故皮山国也。居皮城,在于阗南。……后役属于阗。”
在今河南潢川县东。《三国志·魏书·贾逵传》:逵为豫州刺史,“遏鄢、汝,造新陂。又断山溜长溪水,造小弋阳陂。又通运渠二百余里,所谓贾侯渠者也”。
①在今河北涿鹿县西南。 《水经· 㶟水注》: 协阳关水 “东北流历笄头山,阚骃曰,笄头山在潘城南,即是山也”。②即崆峒山。今宁夏南部、甘肃东南之六盘山。《元和志》 卷3平高县: “笄头山
隋置,属严道县。即今四川荥经县。唐武德三年 (620) 于此置荣经县。《寰宇记》 卷77荣经县: “因界内有荣经水口戍为名。”
在今湖北麻城市西。北宋苏轼作《万松亭诗叙》曰:“麻城县令张毅植万松于道周以庇行者,且以名其亭。”在今湖北省麻城市西。北宋时县令张毅植万松于道旁,以利行人,且名其亭。苏轼有《万松亭》诗。
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阿荣旗北之格尼河。《清一统志·黑龙江》 “诺敏河” 条: “特尼河在布特哈西北四百四十里。……流会诺敏河。”
清内蒙古昭乌达盟八部之一。康熙三年 (1664),漠北喀尔喀扎萨克图汗部台吉衮布伊勒登,因内乱率部逾漠归附清朝,诏安置于喜峰口外,编为一旗,为与先前南来归附、安置于张家口外的喀尔喀土谢图汗部台吉所部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