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乌雨克灵喀城。今西藏南木林县东乌郁。
亦名柏庙山。在今四川简阳市北。《方舆纪要》 卷67简州 “玉女山” 条下: “州东北八十里又有柏茂山。峰峦卓立,为群山之首。”
南朝宋元嘉九年(432)置,属新城郡。治所在今四川中江县西北二十里。南朝梁属伍城郡。北周明帝时废入伍城县。古县名。南朝宋元嘉九年(432年)置,治今四川省中江县西北。齐属广汉郡。北周明帝初废。
亦名琐。春秋卫邑。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南。《春秋》:定公七年(前503),“齐侯、卫侯盟于沙”。杜注:“阳平元城县东南有沙亭。”即此。古邑名。又作琐、沙鹿。春秋卫邑。在今河北省大名县东南。《春秋》定公七年
在今陕西宝鸡县 (虢镇) 东北。《新唐书·地理志》 凤翔府虢县: “东北十里有高泉渠,如意元年,引渭水入县城。”
在今云南元阳县东北,红河南岸。清代为建水州辖十五勐之一,清初设掌寨。
亦作北思县。唐贞观七年(633)置,后属羁縻笮州。治所在今四川红原、马尔康县境。后废。
即今江西分宜县西北杨桥镇。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5:分宜县西北有杨桥。
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宁国府置,属江浙行省。治所在宣城县(今安徽宣州市)。辖境相当今安徽宣州、宁国、芜湖、南陵、泾县、旌德、黄山等市县地。明初复为宁国府。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宁国府置,治宣
明嘉靖二十四年 (1545) 置,为归德府治。治所即今河南商丘县。民国初属河南开封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古旧县名。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置,治今河南省商丘市城关镇。明、清为归德府治。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