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珠山
在今四川青川县东境。《隋书·地理志》:景谷县:“有木马山、良珠山。”
在今四川青川县东境。《隋书·地理志》:景谷县:“有木马山、良珠山。”
南宋绍兴二十年 (1150) 置,属永春县。在今福建永春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99永春县 “南峰寨” 条: “相近有占仔、碧溪等寨。《志》 云: 碧溪寨,宋绍兴二十年州将陈敏讨捕山寇,以其地控漳、泉
明置,属西固城千户所。在今甘肃宕昌县西。《明史·地理志》 西固城所:“北有化石关。”《清一统志·阶州二》:化石关“在州境西固城北九十里”。
即今越南义静省西与老挝甘蒙省交界之侨诺山。《新唐书·地理志》: “自驩州西南三日行,度雾温岭。”
在今江西万载县西北境。明初置巡司于此。
①一作阳鲁山。在今辽宁辽阳市东北十里。后金天命九年 (1624) 于此建东京陵。清顺治八年 (1651) 封此山为积庆山。②在今浙江浦江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93浦江县: 岩坑山 “在县西北五十里。
清光绪七年 (1881) 置,属吉林将军。治所在珲春城 (今吉林珲春市)。辖境相当今吉林珲春、延吉两市相邻地区。宣统元年 (1909)裁。
即今云南大姚县东北紫丘山。《汉书·地理志》 青蛉县: “禺同山,有金马、碧鸡。” 同书《王褒传》: “方士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宝,可祭祀致也。宣帝使褒往祀焉。褒于道病死,上闵惜之。” 《水经·淹水注》:
即今川、黔两省境内之赤水河。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符县“治安乐水会”。《水经·江水注》:符县“治安乐水会,水源南通宁州平夷郡鄨县,北径汉安县界之东,又径符县下,北入江”。
又名普济寺。在今山西五台县台怀镇东北三里北台山麓,是五台山最大的十方禅处。相传始建于北魏,高僧法聪禅师曾在此讲经。明成化间重建,清康熙三十七年 (1698) 又予重修。寺内有明成化、正德、嘉靖间碑刻,
亦名升仙山。即今四川成都市北十里羊子山。《资治通鉴》: 唐咸通十一年 (870),南诏攻成都,大将宋威“与诸军会战,蛮军大败,死者五千余人,退保星宿山”。即此。古山名。在今四川省成都市北。唐咸通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