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现岭
大龙山支脉。在今安徽安庆市北十八里,岭上有脊现关。《方舆纪要》 卷26安庆府怀宁县: 大龙山 “又南十里为白麟、火炉诸峰,其脉伏而复见,耸起如脊者, 曰脊现岭,为集贤岭”。
大龙山支脉。在今安徽安庆市北十八里,岭上有脊现关。《方舆纪要》 卷26安庆府怀宁县: 大龙山 “又南十里为白麟、火炉诸峰,其脉伏而复见,耸起如脊者, 曰脊现岭,为集贤岭”。
①在今福建莆田市南七里。《清一统志·兴化府》“华胥山”条:横山“相近有木兰山,下为木兰溪”。②在今湖北黄陂县北。《寰宇记》卷131黄冈县:木兰山“在县西一百二十里。旧废县取此山为名。今有庙在木兰乡”。
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建,在今广东省阳江市南。南宋胡铨《望海台》诗:“未上凌烟阁,聊登望海台。”即此。
西汉元封二年(前109)置,属益州郡。治所在今云南陆良县西。三国蜀建兴三年(225)属建宁郡。东晋后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云南省陆良县西。属益州郡。东晋后废。
在今河南洛阳市南。《元和志》 卷5河南府河南县: 通津渠 “在县南三里。隋大业元年,分洛水西北,名千步碛渠,又东北流入洛水,谓之洛口”。
①北周置,属博陵郡。治所在今甘肃卓尼县西洮水南岸。隋开皇初并入当夷县。②隋开皇十八年(598)改安人县置,属藤州。治所在今广西容县东北六十里。大业初属永平郡。唐初属藤州,贞观二十三年(649)改为欣道
在今云南文山县南二十四里古木街。清代以原枯木司地置,为开化府所辖八里之一。嘉庆二十五年 (1820) 改属安平厅。后属文山县。
南朝宋置,治所在乐昌县(今广东四会市北)。辖境相当今广东四会市地。南齐移治始昌县(今广东四会市北)。隋开皇时废。南朝宋置,治乐昌县(今广东四会市北)。辖境不详。南朝齐移治始昌县(今四会市北)。隋开皇时
在今河南洛阳市老城东北八里蟠龙冢东一里。元巶在《魏书》、《北史》均无传,据出土墓志称:“王讳巶,字子开,孝文皇帝之孙,丞相清河文献王之第二子也。武泰元年太岁戊申四月戊子朔十三日庚子暴薨于河阴之野,时年
在今山东平度市西南七十里胶莱河北岸,近高密市界。明置巡司于此。(1)古镇名。在今山东省平度市西南。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置巡检司。清废。(2)今镇名。(1)在山东省栖霞市东北部。面积151平方千
亦作胡吉寨。在今辽宁新宾县境。《清太祖实录》 卷1: 明万历十二年 (1584),康嘉等 “纠合哈达国万汗兵,以浑河部兆佳城长李岱为响导,劫上所属瑚济寨而去”。又作胡吉寨。约在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