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罗县

罗县

战国秦置,属长沙郡。治所在今湖南汨罗市西北。因罗子国为名。西汉属长沙国。东汉属长沙郡。南朝梁属岳阳郡。隋属巴陵郡。《新唐书·萧铣传》: 大业十三年 (617) 巴陵校尉董景珍等推县令铣为主起兵,铣自称梁王,次年称帝。唐武德四年 (621) 属巴州。六年 (623) 省入湘阴县。


古县名。战国秦置,治今湖南省汨罗市西北。属长沙郡。西汉属长沙国,东汉属长沙郡,南朝梁、陈时属岳阳郡,隋先后属岳州、罗州、巴陵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属巴州,六年废,并入湘阴县。隋大业十三年(617年),巴陵校尉董景珍、雷世猛等推县令萧铣为主起兵,铣自称梁王,次年称帝,621年降于唐。


猜你喜欢

  • 草中之戎

    在今山西东部。《国语·晋语四》: 晋文公 “乃行赂于草中之戎与丽土之狄,以启东道”。韦昭曰: “二邑戎、狄,间在晋东。” 蒙文通 《古代民族移徙考》 依马融说,谓在东阳,即今河南淇县东北。

  • 曲硐镇

    亦作曲洞。即今云南永平县南十里曲硐回族乡。清同(治)光(绪)间及民国初,永平县曾两度迁治于此。在云南省永平县中部。面积221.5平方千米。人口1.9万。镇人民政府驻曲硐,人口 5500。相传村后小狮山

  • 公坪汛

    亦作公平市。即今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东北四十里公坪乡。清光绪《湖南通志》卷1芷江县图:县东北有公坪汛。

  • 秣陵镇

    即今江苏江宁县南秣陵镇。秦、汉为秣陵县治。宋 《景定建康志》 卷16: “秣陵镇在江宁县南五十里。” 《清一统志 · 江宁府二》: 秣陵镇“元置巡司及税务。明置秣陵关,今仍为镇,有巡司”。(1)在江苏

  • 武缘千户所

    明洪武二十四年 (1391) 置,属南宁卫。治所即今广西武鸣县。万历九年 (1581) 改属思恩府。后废。

  • 滦河马驿

    在今河北卢龙县南二里。《方舆纪要》卷17永平府卢龙县: 滦河马驿在 “府南二里”。

  • 渿河

    古称天门下溪水。在今山东泰安市西一里。《方舆纪要》 卷31泰安州: 渿河 “出岳西白龙池,亦南流会于泮河,并入汶河”。

  • 定慧寺

    又名普济寺、焦山寺。在今江苏镇江市东焦山上。始建于东汉兴平年间,名普济寺。南宋景定中重建,改名焦山寺。清康熙二十三年 (1684) 赐名定慧寺。建筑宏伟,殿阁与金山寺迥异,故有 “金山寺里山,焦山山里

  • 在今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西南一百五十里。“桑”,藏语意为红铜。原属札布兰宗管辖。1919年以来英印开始入侵该地。

  • 海澶山

    即海坛山。今福建平潭县海坛岛。《元和志》 卷29福州长乐县: 海澶山在 “县东一百二十里。山在大海中,周回三百里”。《元丰九域志》、《方舆纪要》 等均作海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