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维州

维州

①唐武德七年 (624) 置,治所在今四川理县东北薛城镇西南。《元和志》 卷32维州: “白狗羌首领旧附,于姜维城置维州以统之”,以姜维城为名。贞观元年 (627) 废。二年 (628) 复置,为羁縻州,属茂州。治所在薛城县 (今薛城镇)。麟德二年(665) 进为正州,仪凤二年 (677) 复为羁縻州,垂拱三年 (687) 又进为正州。天宝元年 (742) 改为维川郡,乾元元年 (758) 复为维州。辖境相当今四川理县地。广德元年 (763) 没于吐蕃,太和五年(831) 收复,寻弃其地。大中三年 (849) 复置。地近吐蕃,为蜀西之门户。吐蕃得之,称无忧城。北宋景祐三年 (1036) 改为威州。

②辽置,属西北路招讨司。在今蒙古国布尔根省东南部土拉河曲西岸古城。《辽史·地理志》: 边防城有 “维州,刺史”。又 “镇州,建安军,节度。本古可敦城。统和二十二年皇太妃奏置。……渤海、女直、汉人配流之家七百余户,分居镇、防、维三州。东南至上京三千余里”。


(1)唐武德七年(624年)置,治薛城县(今四川理县东北)。辖境相当今四川省理县部分地区。天宝元年(742年)改维川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维州。后地入吐蕃,改无忧城。北宋景德三年(1006年)改威州。(2)辽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置,治今蒙古国布尔根省哈桑达古城。后废。


猜你喜欢

  • 茭陵镇

    即今江苏淮安市东北五十五里茭陵乡。因汉楚元王刘交陵墓建此而得名。清时有把总驻守。

  • 泉沟

    本名泉眼沟。简称泉沟。即今辽宁昌图县东北泉沟。附近有大泉眼沟、小泉眼沟及西泉眼沟等村。清光绪 《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 昌图府图:东北有大泉眼。民国 《昌图县志》 图: 东北有泉眼沟。

  • 临濠郡

    即定远郡。治所定远县 (今安徽定远县东南)。《隋书·地理志》 定远县: “梁置临濠郡,后齐改曰广安。”

  • 寿昌县

    ①西晋太康元年(280)改新昌县置,属吴郡。治所在今浙江建德市西南五十二里古城山村。南朝梁属新安郡。隋开皇九年(589)省。唐永昌元年(689)复置,属睦州。载初元年(690)又省。神龙元年(705)

  • 万庄

    即今河北廊坊市西北二十二里万庄镇。清乾隆《东安县志》卷2:万庄镇“离城五十里”。

  • 武仙银场

    北宋置,在今福建建阳市西北。《元丰九域志》 卷9: 建阳县有 “黄柏洋、武仙、大同山、瞿岭四银场”。北宋置,在今福建省建阳市西北。后废。

  • 大解城

    即春秋时周解邑。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南。《续汉书·郡国志》 河南尹洛阳县:“有大解城。”

  • 利国场

    ①在今河北黄骅市。清为长芦盐运司十大盐场之一。雍正年间废。②元设利国盐场。在今山东沾化县(富国)东利国乡。清初设盐大使管理,康熙十六年(1677)并入富国场。

  • 绥建水

    一名绥江、滑水。即今广东广宁县、四会市南之绥江。《元和志》 卷34化蒙县: 滑水 “一名绥建江,经县南,去县三十步”。《寰宇记》 卷147四会县: 绥建水 “在县西二百步。源出洊水县下。昔置绥建郡于此

  • 周何山

    在今安徽望江县东。《方舆纪要》 卷26望江县: 周何山 “在县东一里。《志》 云: 周瑜及何无忌皆曾驻军于此,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