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克
元代西藏地名。《汉藏史集》 (藏文版) 载:元朝设宣政院,在乌思 (即前藏) 置驿站七个,索克为其中之一,在今西藏那曲地区索县境。
见“索县(2)”。
元代西藏地名。《汉藏史集》 (藏文版) 载:元朝设宣政院,在乌思 (即前藏) 置驿站七个,索克为其中之一,在今西藏那曲地区索县境。
见“索县(2)”。
唐贞观六年 (632) 改南晋州置,治所在宣化县 (今广西南宁市郁江南岸亭子街)。《元和志》 卷38邕州: “因州西南邕溪水为名。” 天宝元年 (742)改为朗宁郡。乾元元年 (758) 复为邕州。辖
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21凤阳县: 明月河 “在旧城东南,北流汇于淮南”。
1928年改导河县置,属甘肃省。治所即今甘肃临夏市。1950年迁治韩家集,即今治。在甘肃省中部、大夏河下游,西邻青海省。属临夏回族自治州。面积 1212 平方千米。人口37.6万,有汉、回、东乡、撒拉
明永乐二十二年 (1424) 置,属云南布政司。治所在洞吾 (今缅甸东吁)。辖境约当今缅甸锡唐河流域。正统以后废。
①东晋初置,属寻阳郡。治所在今江西九江市西。南朝宋元嘉初省入寻阳县。②1914年改德化县置,为江西浔阳道治。县治即今江西九江市。1926年直属江西省。1949年以城区及近郊设九江市。1971年迁今治沙
亦作高文寺。相传建于隋。在今江苏邗江县西南汊河镇。《清一统志·扬州府二》: 高文寺“在江都县南三汊河西岸。有塔曰天中。其地为茱萸湾,亦名塔湾”。清康熙二十八年 (1689) 建行宫于此,为康熙、乾隆驻
在今安徽望江县东北五十里。《方舆纪要》卷26望江县 “磨叉山” 条下: “又北二十里曰宝珠山,山近漳湖,滨湖诸山皆伏,山独圆秀而杰出,因名。”
古泽薮名。又作阳华、阳纡、杨陓。旧说在今陕西境,有在陇县、凤翔、华阴、泾阳等说法。《周礼·职方》 冀州:“其泽薮曰杨纡。”《淮南子·坠形训》:“秦之阳纡。”皆指此。古泽薮名。又作阳华、阳纡、杨陓或杨汙
战国赵邑。即今山西阳高县。《山海经·海内西经》: 雁门山 “雁出其间,在高柳北。高柳在代北”。古邑名。战国赵邑。即今山西省阳高县。西汉置县。
在今陕西扶风县西七里伏波村。墓前有清刻“汉伏波将军墓”碑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