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殖边督办公署
1929年11月设置,属云南殖边督办公署。驻宁洱县 (今云南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辖十三县、二行政区 (设治局)。辖境相当今云南南部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以西,景东、临沧、双江等县以南地。1938年撤销。
1929年11月设置,属云南殖边督办公署。驻宁洱县 (今云南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辖十三县、二行政区 (设治局)。辖境相当今云南南部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以西,景东、临沧、双江等县以南地。1938年撤销。
①西汉元始四年(4)置,治所在龙夷城(今青海海晏县)。辖境相当今青海省青海湖东部和北部地带。新莽末废。②东汉建安中置,治所在居延县(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辖境相当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地。北魏废。③南朝宋
①即今山西长治县南淘清河。《水经·浊漳水注》: “陶水南出陶乡,北流径长子城东,西转径其城北,东注于漳水。” 《魏书·地形志》 上党郡长子县: “有泉北流至陶乡,名陶水,合羊头山水,北流入浊漳。”②在
唐贞观七年 (633) 置,后属羁縻笮州。治所在今四川红原、马尔康县境。后废。
城名。在今河南舞阳县西北。《汉书·地理志》颍川郡定陵县:“有东不羹。”《水经·滍水注》:滍水“东径东不羹亭南, 亭北背汝水”。
唐天宝元年 (742) 改泉州置,治所在晋江县 (今福建泉州市)。以泉山孔泉清源为名。《方舆胜览》 卷12: 泉山 “山有石乳泉,泓澄清洁而味绝甘美,其源流衍下达于江,以泉名山及州,以清源名郡”。辖境
一名荇溪。在今安徽滁州市东。为清流河支流。《舆地纪胜》 卷42滁州: “菱溪在清流县。出永阳岭西,经皇道山下。欧阳修有 《菱溪石记》。本名荇溪,避杨行密嫌名改曰菱溪。” 《方舆纪要》 卷29滁州: 菱
五代方镇名。后晋改永平军置,治所在京兆府 (今陕西西安市)。后汉改为永兴军。五代方镇名。五代晋置,治京兆府(治今陕西西安市)。领京兆府、棣州。汉改名永兴军。
在今湖北巴东县北。《舆地纪胜》 卷74归州: 青铜山 “在巴东县。《旧经》 云,山出铜矿”。《方舆纪要》 卷78巴东县 “巴山” 条下: “县北二十里有青铜山,尝产青铜。今绝。”
卫河支流。在今河北南皮县北。《方舆纪要》卷13南皮县:迎河,“旧有迎河渎, 自县境东流,入清池县界,合于浮水。今湮”。
①隋仁寿四年 (604) 置,治所在蒙山县(今四川雅安市西)。《元和志》 卷32雅州: “因州境雅安山为名。” 大业三年 (607) 改为临邛郡。唐武德元年 (618) 复改雅州。治所严道县 (今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