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园山
在今湖北松滋县东北。明曹学佺 《名胜志》: “隋开皇间,有僧过此,谓人曰: 此山似吾舍卫国竺园。因名。” 《方舆纪要》 卷78松滋县: 竺园山“在县东四十里。下有鹿头陂,两崖陡削,傍有微径,仅通人行”。
在今湖北松滋县东北。明曹学佺 《名胜志》: “隋开皇间,有僧过此,谓人曰: 此山似吾舍卫国竺园。因名。” 《方舆纪要》 卷78松滋县: 竺园山“在县东四十里。下有鹿头陂,两崖陡削,傍有微径,仅通人行”。
即狼牙岭。今河北涞源县西南狼牙口。《方舆纪要》 卷14定州: 狼牙口 “在倒马关西南六十里,三关外墙至此与内墙合为一”。《元史· 张柔传》: 戊寅 (1218),“国军出紫荆口,柔所部逆战于狼牙岭,马
①一名云阳宫。在今陕西淳化县西北甘泉山。《史记·封禅书》:“齐人少翁以鬼神方见上……作甘泉宫。”《三辅黄图》引《关辅记》:“在甘泉山,宫以山为名。”《汉书·扬雄传》:“甘泉本因秦离宫,既奢泰,而武帝复
在今广东曲江县东北周田镇。清同治《韶州府志》 卷11曲江县有 “周田墟”。
在今江西永修县西南云居山。《舆地纪胜》卷25南康军:布水“《晏公类要》云,在建昌(治今艾山)西南四十里欧山之上。其潭周回三百步,喷涌悬流三十余丈,形如曳布”。故名。
即今江苏海门市东北四十六里余东镇。产海盐。清时设盐课大使于此。民国时以余东、余西两场并为余中场。
亦作倮洛沟。 即今四川昭觉县西南解放村。 民国常隆庆 《雷马屏峨调查记》: “建昌经倮㑩沟、四块坝等地至昭觉一百九十里。” 1950年改设为解放张。
唐置,在今山西榆社县南四十五里与武乡县接界处。《新唐书·地理志》 潞州武乡县: “北有昂车关。” 《资治通鉴》: 唐天复元年 (901),朱全忠将“ (氏) 叔琮入天井关,进军昂车”。《方舆纪要》卷4
北宋置,属南充县。在今四川南充市西龙蟠镇西北。
又名芍陂。在今安徽寿县南。东晋伏滔《正淮论》:“龙泉之陂,良畴万顷。”宋、元以后日渐堙废。今安丰塘即其残留部分。在今安徽省寿县南。东晋伏滔《正淮论》:“龙泉之陂,良畴万顷。”即指此。宋、元以后日渐堙废
隋开皇十六年 (596) 改须昌县置,属郓州。治所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南宿城。大业初属东平郡。唐贞观八年 (634) 废。景龙三年 (709) 复置,属郓州。贞元四年 (788) 改为东平县。古县名。隋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