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北镇
即今河北肃宁县东南十八里窝北镇。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49肃宁县图: 东南有窝北。
在河北省肃宁县东南部。面积64.2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窝北,人口2300。宋代建村于赵家河北岸,河中常有大漩涡,因名涡北,后讹为今名。1956年设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同年改镇。产小麦、玉米、棉花。有修配、地毯、制砖、电线、提花等厂。通公路。古迹有武垣城遗址。
即今河北肃宁县东南十八里窝北镇。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49肃宁县图: 东南有窝北。
在河北省肃宁县东南部。面积64.2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窝北,人口2300。宋代建村于赵家河北岸,河中常有大漩涡,因名涡北,后讹为今名。1956年设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同年改镇。产小麦、玉米、棉花。有修配、地毯、制砖、电线、提花等厂。通公路。古迹有武垣城遗址。
在今河南清丰县东南三十五里。《方舆纪要》 卷16清丰县: 黄龙潭 “约二十余顷,在断堤之间。盖皆决河之余浸矣”。
又作许浦镇。南宋置,属常熟县。即今江苏常熟市东北七十里浒浦镇。
在今湖南安仁县西三十里。《方舆纪要》卷80安仁县:月岭寨“岭上宽平。正德中, 以寇警立寨于此, 以为保障”。
即冶城。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朝天宫一带。《宋书·刘钟传》:刘钟“领石头戍事……冶亭群盗数百夜袭钟垒,距击破之”。即此。即“冶城(1)”。
即今河北深州市东南榆科乡。清 《畿辅舆地全图》 深州: 榆科镇在 “州东二十五里”。在河北省深州市中部。面积93平方千米。人口2.8万。镇人民政府驻榆科,人口1470。汉代建村,古时此处地势低洼,且多
春秋晋地。西起今陕西商州市,东至河南嵩县,北起黄河,南至秦岭山脉。今河南卢氏县东北有阴地城。《左传》宣公二年(前607),“晋赵盾救焦,遂自阴地及诸侯之师侵郑”。杜注:“阴地,晋河南山北, 自上洛以东
①唐因汉、魏成国渠故道改修,在今陕西兴平市南十五里。宋敏求《长安志》卷14兴平县:升原渠“西自武功县流入县界,凡六十里,溉田七千余顷,东流入咸阳……以其升原而流,故名之。唐垂拱初,运岐、陇木。今涸”。
①番名纳喇萨喇。在今青海省青海湖东,属祁连山脉。为牧区和农业区的分水岭。主峰在湟源县南,海拔4617米。《清一统志·西宁府》:日月山“在西宁县西川口外,……今为番夷互市之所”。②今蒙古国东部克鲁伦河上
在今河南濮阳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6开州:卫阳山“以在卫地之阳而名”。
唐武德八年 (625) 改归化县置,属扬州。治所即今江苏南京市。次年改为白下县。古县名。唐武德八年(625年)改归化县置,治今江苏省南京市。属润州。九年改名白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