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突厥

突厥

北朝、隋、唐时期的北方游牧民族及其所建政权。4世纪中叶以前,突厥是柔然汗国的属部之一,居于金山 (今阿尔泰山) 之阳。546年,其酋土门打败铁勒,收其部众五万余,始强盛; 552年,击破柔然,遂自立为伊利可汗,建立突厥汗国。其子木杆可汗时, 南灭柔然, 北并契骨, 东逐契丹, 西破哒,统有辽海 (指辽河上游地) 以西直到西海 (今哈萨克斯坦里海),大漠以北直到北海 (今俄罗斯贝加尔湖) 的广大地域。大可汗建牙帐于于都斤山 (又作郁督军山、乌德鞬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土门弟室点密统兵征西域,据 “乌孙旧地”,建牙龟兹北鹰娑川 (今新疆开都河上游),为西面可汗,实际上已与大可汗分治汗国东、西部。隋开皇三年 (583),突厥统治者内讧,大可汗沙钵略攻阿波可汗 (木杆子大逻便),阿波率部投西面达头可汗 (密点密子玷厥),联兵与沙钵略相攻。从此突厥汗国分裂为二。大可汗所统西不逾金山,史又称东突厥或北突厥。沙钵略为达头所困,臣附隋朝,隋许其度漠南寄居白道川 (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开皇十九年 (599),隋封处罗侯子染干为启民可汗,于朔州筑大利城 (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 居之。仁寿间,隋以突厥之众及铁勒诸部尽归启民统领,令居塞北,为隋北藩属。隋末唐初,启民可汗子始毕可汗、处罗可汗、颉利可汗相继统治东突厥。贞观四年 (630) 为唐所灭,于其地置都督府、州。永淳二年 (683),云中都督属下首领骨咄禄聚集亡散,保总材山 (今内蒙古阴山地区),势渐盛,复自立为可汗,重建东突厥汗国。其弟默啜可汗继立 (691—716),可汗庭仍建于都斤山 (今蒙古国杭爱山)。开元末又起内讧。天宝三载 (744),被回纥所灭。


猜你喜欢

  • 玉虚观

    在今湖北兴山县东。《清一统志·宜昌府》:玉虚观“在兴山县东香溪侧。唐天宝中建,有明皇御赐题额”。

  • 青丝井营

    在今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西南涛墟之西。《清一统志·永州府二》: 青丝井营 “在江华县南,接富川县龙窝村界。设把总戍守”。

  • 果州

    唐武德四年 (621) 置,治所在南充县 (今四川南充市北五里)。《寰宇记》 卷86果州: “以郡南八里果山为名。” 天宝元年 (742) 改为南充郡,乾元元年 (758) 复为果州。辖境相当今四川南

  • 西川

    唐方镇名。至德二载(757)分剑南节度使西部地置剑南西川节度使,简称西川节度使。治所在成都府(治今四川成都市)。辖境屡有变动,长期领有成都府及彭、蜀、汉、眉、嘉、邛、简、资、茂、黎、雅以西诸州,约当今

  • 义店镇

    金置,属扶沟县。在今河南扶沟县境。

  • 宝丰 (豐) 镇

    ①北宋景德元年 (1004) 降宝丰县为镇,属弋阳县。故址在今江西弋阳县南五十里。康定中复升为宝丰县,庆历三年 (1043) 又降为镇。②北宋置,属竹山县。即今湖北竹山县西北保丰镇。③即今宁夏平罗县东

  • 松门岭

    在今山西襄垣县北,接武乡县界。《寰宇记》 卷45襄垣县引 《冀州图》: “松门岭在襄垣北一百三十里,道通太原驿路。” 即此。

  • 华陂镇

    即苽陂镇。今河南上蔡县北华陂乡。清康熙《上蔡县志》卷2《集镇》:华陂镇在“城北四十里”。在河南省上蔡县西北部。面积67平方千米。人口5.7万。镇人民政府驻华陂,人口 4410。传春秋末期此地有一陂塘,

  • 黄杨废县

    在今湖南衡阳县 (西渡镇) 西。《方舆纪要》 卷80衡州府衡阳县 “承阳城” 条下:“《志》 云,府西百四十里有黄杨废县,或以为萧梁时所置。”

  • 开江郡

    ①南朝梁置,属静州。治所在开江县(今广西昭平县东南马江镇)。辖境相当今广西昭平县南部地。隋开皇十年(590)废。②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属开州。治所在新浦县(今四川开县西南南门镇西北)。辖境相当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