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口
在今湖北竹山县东南。民国 《湖北通志》 卷34竹山县: 秦口市 “在县东南七十里”。
集镇名。在湖北省房县西部、秦口河西岸。属门古寺镇。人口1600。原为公社、乡人民政府驻地。秦王寨以北高塘河口得名。为房县、竹山两县边界农副产品集散地。有公路与316国道相连。
在今湖北竹山县东南。民国 《湖北通志》 卷34竹山县: 秦口市 “在县东南七十里”。
集镇名。在湖北省房县西部、秦口河西岸。属门古寺镇。人口1600。原为公社、乡人民政府驻地。秦王寨以北高塘河口得名。为房县、竹山两县边界农副产品集散地。有公路与316国道相连。
①西晋太康初置,属豫章郡。治所在今江西进贤县西北。后废。南朝梁复置,隋初废。唐武德五年 (622) 复置,属洪州。八年 (625) 又废。②唐宝应元年 (762) 改豫章县置,为洪州治。治所即今江西南
又作六凉卫。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置,属云南都司。治所在今云南陆良县南三里旧城。因水患,永乐六年(1408)迁治今陆良县城。清康熙七年(1668)废。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置,治今云南省陆良
即今湖北南漳县西南一百一十四里峡口镇。清有把总驻防。
在今广西北流市东北勾漏山主峰下。《方舆纪要》卷106:勾漏山,“《志》云:勾漏洞天,四面石山回绕。其中忽开,平野数里。洞在地上,不烦登陟,外微敞豁, 中有暗溪, 穿贯而入”。包括宝圭、玉阙、白沙、桃源
在今吉林梅河口市山城镇东南二十四里柳河左岸。有金女真摩岩石刻。东侧竖刻女真字约二十三字,汉字“大金太祖大破辽军于节山息马立石”。西侧石刻记述金太祖收国二年(1116)在番安几必罕设立谋安事,系大定七年
即今贵州从江县西北停洞乡。《清一统志·黎平府》 “朗洞铺” 条下: 又有 “停洞铺”等皆戍守处。“停洞” 系侗语音译,意为岩边的寨子。
唐置,属雅州。即今四川天全县东南二十五里始阳镇。《新唐书·地理志》: 雅州有始阳镇。元设天全招讨司于此。明为天全六番正招讨司驻地。清雍正七年 (1729) 设州同驻此。唐置。即今四川省天全县东南始阳镇
其上游即猪龙河的上游大沙河,下游即天津海河。《水经注》 称之为泒河尾。《说文》: “泒水,出雁门葰人戍夫山,东北入海。” 即此。《寰宇记》 卷62安喜县: “ 《水经注》 云: 泒水历天井泽,南水流所
在民国间设,属冀县。即今河北冀州市南李瓦窑乡。在江苏省新沂市西北部。面积55平方千米。人口3.3万。镇人民政府驻瓦窑,人口4800。相传清乾隆年间,曾在此建窑烧砖瓦盖侍卫府,故名。1949年为瓦窑区,
亦作青龙镇。北宋置,属阳山县。在今广东阳山县东。《清一统志·连州》: 青龙镇,“ 《县志》: 青龙镇在 (阳山) 县东三十五里”。古镇名。在今广东省阳山县东。北宋属阳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