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岩
在今湖南临武县南十五里。《明一统志》卷64衡州府:秀岩“东北有穴通明,石乳结聚。下有两穴,水出其左为大溪,流二百余步,复入右穴”。《清一统志·桂阳州》:秀岩“岩石天成,门奥俱备。中平旷,可坐数百人。四壁璀璨如五彩,壁上镌米芾书‘秀岩’二字”。
在今湖南临武县南十五里。《明一统志》卷64衡州府:秀岩“东北有穴通明,石乳结聚。下有两穴,水出其左为大溪,流二百余步,复入右穴”。《清一统志·桂阳州》:秀岩“岩石天成,门奥俱备。中平旷,可坐数百人。四壁璀璨如五彩,壁上镌米芾书‘秀岩’二字”。
在今湖南郴州市南。《续资治通鉴》: 北宋庆历六年 (1046),瑶民 “遁入郴州黄莽山,由赵峒转入英、韶州界,依山自保,时出抄掠”。古山名。在今湖南省郴州市南。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桂阳蛮遁入郴
①北宋置,在今山西武乡县西北八十五里南关村。其北十里祁县境内有北关,合称南北关。《宋史·姚古传》: “古进兵复隆德府、威胜军,扼南北关,与金人战。” 即此。②在今河北永清县南关。清乾隆 《永清县志》
在今甘肃天水市与礼县之间。《三国志·魏书·夏侯渊传》:建安十九年(214),“赵衢、尹奉等谋讨超,姜叙起兵卤城以应之”,即此。在今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之间。三国蜀诸葛亮斩魏将张郃于此。
北魏太平真君八年(447)置,属天水郡。治所在今甘肃甘谷县西南四十里。《水经·渭水注》:“藉水东历当亭川,即当亭县治也。”北周改名冀城县。古县名。北魏太平真君八年(447年)置,治今甘肃省甘谷县西南。
①隋置,为怀远县治。治所即今辽宁辽中县(辽中镇)。《隋书·高丽传》:大业十年(614)炀帝征高丽,“至辽水, 高丽亦困弊, 遣使乞降。……帝许之,顿于怀远镇,受其降款”。唐于此设怀远守捉。②北宋改怀远
清雍正七年 (1729) 改桑植安抚司置,属永顺府。治所即今湖南桑植县。民国初属湖南辰沅道。1922年直属湖南省。在湖南省西北部、澧水上游,北与湖北省宣恩、鹤峰两县交界。属张家界市。面积约3465平方
即今青海玛多县东北黑海乡。《新唐书·薛仁贵传》:咸亨元年(670)征吐蕃,“军次大非川,将趋乌海……进至乌海城,以待后援”。即今青海省玛多县东北黑海。《新唐书·薛仁贵传》:咸亨元年(670年),吐蕃入
喀喇沁右翼旗的俗称。旗府驻地喀喇沁王府(今内蒙古喀喇沁旗西南王爷府镇)。
①唐垂拱四年 (688) 析蒲台、厌次二县置,属棣州。治所在今山东滨州市滨城镇东四十里。《寰宇记》 卷64滨州渤海县: “以在渤海之滨为名。” 天宝五年 (746) 迁治李邱村 (今山东滨州市北滨城镇
即今四川中部之岷江。《元和志》卷32彭山县:“大江一名汶江, 亦曰导江, 在县东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