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石码镇

石码镇

明置,属海澄县。即今福建龙海市驻地石码镇。当九龙江入海之口,北达郡城之要津, 明时有兵戍守。清康熙时筑城,驻通判分防。民国初改置县佐,南靖、龙岩、平和诸县出口商货皆汇集于此。


在福建省龙海市中部、九龙江下游南岸。市人民政府驻地。面积5平方千米。人口6.7万。镇人民政府驻石码,人口4.1万。因驻地处九龙江西溪畔,溪中石块成片,故原名石溪。明宣德年间因龙舟赛夺锦标于溪中,得名锦江,后曾设锦江埠。明嘉靖元年(1522年)因筑垒石坝以防洪潮改名石码,嘉靖五年设石码镇。1937年设石码特种区与龙溪县分治。1940年复归龙溪县并析为自由、平等、博爱、互助四镇。1943年并为锦江、西湖二镇。1944年又并为石码镇。建国初属龙溪县第三区,1956年复设石码镇。1958年设公社。1960年并县后属龙海县,为县治。1966年改为石码镇。1993年起为龙海市治。著名侨乡。有造纸、造船、农机、蜜饯、陶瓷等厂。漳云公路与九龙江西溪航道经此。有汽轮通厦门、货轮通香港。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时,中国第三战区在此举行受降仪式。


猜你喜欢

  • 水寨镇

    即今山东章丘市西北水寨镇。古名黄巾固。元于钦《齐乘》卷3:“按《述征记》:历城到营城三十里。自城以东,水弥漫数十里间,南则迫山,实为险固。逮金乱,土人因阻水立邑,号曰水寨。”清光绪《山东通志》卷34“

  • 西周初封国,称为巴子国。春秋时,与楚、邓等国交往甚密,向川东发展。战国时,巴国亦称王。都江州(今四川重庆市)。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其地东至鱼复,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极黔、涪。”鱼复在今奉节

  • 罗布

    即今新疆若羌县北洛南村。清宣统 《新疆图志》 卷3: 婼羌县有 “罗布” 庄。

  • 双角山

    一名二角山。在今广西博白县西十五里。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上:“绿珠井, 在白州双角山下。”《舆地纪胜》卷121郁林州:二角山,“《九域志》云:在白州,二峰角立,因名。又名双角山”。

  • 虚丘

    春秋邾地,战国属魏。在今山东费县西南。《左传》: 僖公元年 (前659),“公败邾师于偃,虚丘之戍将归者也”。《史记· 秦始皇本纪》: 五年 (前242),将军蒙骜攻魏,“定酸枣、燕、虚”等。古邑名。

  • 大铜川

    在今浙江永康市西北。永康溪支流。 《方舆纪要》卷93永康县:大铜川“在县西北十七里。或谓之大桐溪,有小铜川流合焉,入于永康溪”。

  • 黄姜峒

    即今广东云浮市。《明史·地理志》 东安县: “万历五年十一月以泷水县东山黄姜峒置。” 1914年改名云浮县。1992年改设云浮市。

  • 顺塔

    即新拖国。在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西部。《明史·外国列传》: 爪哇 “其国一名莆家龙,又曰下港,曰顺塔”。

  • 芳乐苑

    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区东北,六朝建康子城北。《南齐书·东昏侯纪》:永元三年(501)夏,“于阅武堂起芳乐苑, 山石皆涂以五采,跨池水立紫阁诸楼观,壁上画男女私亵之像。……又于苑中立市,太官每旦进酒肉杂肴

  • 角木宗

    又作足木宗、朱木宗。即今西藏林芝县西北觉木。清乾隆《卫藏通志》卷12作“角木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