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矩山
亦名石城山。在今四川仁寿县北十里。《舆地纪胜》卷150隆州:石城山“在仁寿县。一名石矩山。其山有石壁似城,因名。绝顶望见峨眉。有平等寺、西峨寺”。《方舆纪要》卷67仁寿县:石矩山在“县东北八里。亦名石城山。……西魏末,江州刺史陆腾讨陵州叛僚,僚因山为城,攻之难拔”。山上望峨台有唐、宋磨崖造像。
亦名石城山。在今四川仁寿县北十里。《舆地纪胜》卷150隆州:石城山“在仁寿县。一名石矩山。其山有石壁似城,因名。绝顶望见峨眉。有平等寺、西峨寺”。《方舆纪要》卷67仁寿县:石矩山在“县东北八里。亦名石城山。……西魏末,江州刺史陆腾讨陵州叛僚,僚因山为城,攻之难拔”。山上望峨台有唐、宋磨崖造像。
元置,在今四川乐山市北四十里。明改置平羌驿。《方舆纪要》卷72嘉定州“凌云驿”条下:“州北四十里有平羌水驿,即故平羌县,皆大江所经也。”
明嘉靖十年(1531)降腾冲军民指挥使司置,属云南都司。治所即今云南腾冲县。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废。
①即今辽宁庄河市西南九十里滨海花园。清咸丰《岫岩志略》卷3:花园口“即沙河子城西南二百五十里。设兵戍守”。1894年日军曾在此登陆袭击旅顺口。②在今河南郑州市北四十二里黄河南岸。为黄河津渡处。1938
即今浙江绍兴市。春秋时为越国都。《史记·夏本纪》:“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国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秦置山阴县。即今浙江省绍兴市。春秋越王勾践建都于此。
古名瓦官水。为湘江支流。源出今湖南湘乡市北,东流经宁乡县东南部、湘潭县北部,至长沙市南入湘江。《方舆纪要》 卷80: 靳江 “在善化县西南二十里。自宁乡县流入,至此注于湘江。《志》 云:水流经楚大夫靳
唐置,属羁縻骋州。治所在今四川金阳县东北。后废。
即今四川巫山县东南长江南岸培石乡。清道光 《夔州府志》 卷12: 培石镇 “在县东六十里”。
即今海南省文昌县南白延圩。清宣统《广东舆地全图》文昌县图:南有白延市。
西藏古地名。约在今安多县安多买马区。唐时吐蕃曾于此置驿站。《新唐书·地理志》:“鹘莽驿……百里至野马驿。”
亦作纔口关。北宋置,在今甘肃定西县西北四十里纔口乡。西通兰州,北通靖远,为往来交通要道。明成化中置巡司于此,清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