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眉县

眉县

明洪武九年 (1376) 降眉州置,属嘉定州。治所即今四川眉山县。十三年 (1380) 复置眉州。


在陕西省西部、秦岭北麓。属宝鸡市。面积863平方千米。人口30万。辖9镇、1乡。县人民政府驻首善镇。西周为郿邑。秦于今县东北渭河北岸设郿县(以郿邑为名),属内史。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年)郿县改名平阳县,西魏废帝又改名郿城县。北周天和三年(568年)废郿城县又移岐山县北的周城县来治。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周城县改称渭滨县,大业二年(606年)又改称郿县。义宁二年(618年)于县兼设郿城郡。唐武德元年(618年)改郿城郡为郇州,三年废州并移郿县治于今址。宋、金属凤翔府。元初升县为州。蒙古至元元年(1264年)废郿州设郿县,属奉元路。明、清属凤翔府。1914年属关中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1949年属宝鸡分区,1950年属宝鸡专区,1956年直属省。1958年撤销县制并入盩厔县。1961年以县原区域和岐山、凤翔二县部分区域复设郿县,属宝鸡专区。1964年因用字生僻改郿县为眉县。1969年属宝鸡地区,1971年属宝鸡市。地处秦岭山地、关中盆地过渡区,渭河横贯北部。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棉花、玉米为主,盛产辣椒、苹果。矿产有铜、铁、银、铅、锌、石墨、大理石等。工业有玻璃、水泥、化肥等。名产有骨粒、骨球、“太白酒”。陇海铁路、西宝公路南线经此。名胜古迹有北宋张载祠、墓,汤峪温泉及扶眉战役烈士陵园等。南部为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一部分。


猜你喜欢

  • 卧桥

    一名握桥。在今甘肃兰州市旧城西门外。相传始建于唐代,名河厉桥。明永乐年间改建,称为卧桥(握桥)。桥下无墩,数十根长十多米、粗三十多厘米的大圆木分埋于两岸,称为卧木。卧木之下衬砌以糯米、石灰粘接的大石条

  • 雍奴

    又名邕奴。在今河北霸州市、永清、文安、大城及天津市静海县之间。《寰宇记》 卷69: “ 《水经注》 云: 雍奴亦薮泽之名。四面有水曰雍,澄而不流曰奴。” 《水经·鲍丘水注》: “水之南,南极滹沱,西至

  • 定陵郡

    北魏永安中置,属广州。治所在北舞阳县(今河南舞阳县东北四十六里北舞渡镇)。隋开皇初废。北魏永安中置,治北舞阳县(今河南舞阳县北北舞渡)。辖境相当今河南省舞阳县一带。隋开皇初废。

  • 伏城驿

    在今河北正定县北。《清一统志·正定府二》:伏城驿“在正定县北四十里,旧有驿丞,今裁”。

  • 甪直镇

    又名甫里镇。即今江苏吴县东甪直镇。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移元和县丞驻此。(甪lù) 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部,南濒澄湖、北依吴淞江。面积49平方千米。人口4.1万。镇人民政府驻甪直,人口 7000

  • 团亭湖

    亦名团湖、独山湖。在今安徽桐城县东南白兔湖、菜子湖一带。《寰宇记》卷125桐城县:“团亭湖与白石湖相连。在县南六十里……湖中出两小山,亭亭峻险, 白石皎焉。二水相连,遂为团亭、白石之号。”《清一统志·

  • 关英桥镇

    即今安徽绩溪县东北五十里关英桥。旧属宁国县。明嘉靖《宁国县志》卷1:关英桥“在治西一百一十里。洪武中建,岁久倾颓,弘治元年邑人饶佐重建”。

  • 开阳乡

    在今广东罗定市东南五十里。即废开阳县。明洪武中置巡司于此。在今广东省罗定市东。旧开阳县地,明洪武中于此置巡检司。

  • 水南市

    在今福建将乐县东南。《清一统志·延平府》 “高滩市”条下:“水南市,在(将乐)县东南一里三华桥头。”

  • 涌兴场

    亦作太平场、永兴场。即今四川渠县东北涌河西岸涌兴镇。清同治 《渠县志》 卷4: 太平场在“县北一百二十里,即永兴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