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梗泉
在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南平头乡南。《方舆纪要》卷122铜仁府平头著可司:甘梗泉“在司(今平头乡)南石崖中,一泉涌出,清浊分流,居人资以灌溉”。
在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南平头乡南。《方舆纪要》卷122铜仁府平头著可司:甘梗泉“在司(今平头乡)南石崖中,一泉涌出,清浊分流,居人资以灌溉”。
唐开元后置羁縻州,属雅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泸定县北岚安乡境。北宋属雅州。后废。
在今四川眉山县南。《方舆胜览》 卷53眉州有猪龙泉。《明一统志》 卷71眉州: 猪龙泉 “在州南石佛镇苏轼别业。轼尝云: ‘百年前有牝猪伏于此,化为二鲤,盖猪龙也’”。
即虎头砂市。或作虎头沙隘。在今广东大埔县西北。清乾隆 《潮州府志》 卷14大埔: 虎头砂市“县北四十里。往上杭硿头路界”。
在今广西桂林市伏波山。《方舆纪要》卷107临桂县:木龙洞“在城东癸水门外。《志》云:洞北去伏波岩四百步许,西望叠彩岩百步许,孔道通行,如砥如矢,驱车飞盖,绰然有余,旁复有小洞相通”。
①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南隅。《清一统志·平阳府》:大云禅寺“在临汾县城内安道坊。唐贞观中建。俗名铁佛寺。内有大铁佛,头上建浮图”。②在今山东青州市南云门山麓。《清一统志·青州府二》:“旧在云门山后,明景泰
亦作屈烈儿河、屈烈河。即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西北之归流河。为洮儿河支流。《方舆纪要》 卷18大宁卫: 屈烈儿河 “永乐十二年大驾北征,以兀良哈附阿鲁台为边患,移军击之,大败之于屈烈儿河东北深谷中,三
清雍正七年十二月(1730)置,属都匀府。治所即今贵州雷山县。1913年改丹江县。清雍正六年(1728年)置,治所在今贵州省雷山县北老丹江城。1913年改为丹江县。
1914年改佛冈厅置,属广东粤海道。治所即今广东佛冈县。1920年直属广东省。在广东省中部。属清远市。面积 1264.5 平方千米。人口30.9万。辖12镇。县人民政府驻石角镇。明属英德、清远两县地。
北周保定二年 (562) 置,治所在黄土县(今陕西旬阳县东汉江南岸)。三年 (563) 废。北周保定二年(562年)置,治黄土县(今陕西旬阳县东汉水南岸)。次年废。
唐南诏置,属云南节度。治所在今云南南华县西北三十里沙桥镇。南诏后期属弄栋节度。宋大理废。南诏改五州置,治今云南省南华县,属弄栋节度。辖境相当今云南省南华县一带。大理国时废,改沙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