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琅邪郡

琅邪郡

①亦作瑯邪郡。秦置,治所在琅邪县 (今山东胶南市西南琅琊镇)。西汉移治东武县 (今山东诸城市)。辖境相当今山东青岛、胶州、胶南、即墨、诸城、日照诸市及沂水、五莲、海阳、莒南及江苏赣榆县等地。东汉建初五年 (80) 改琅邪国,移治开阳 (今临沂市北)。西南部辖境略有扩大。三国时辖境缩小。东晋以后复改为郡。北魏移治即丘县(今山东临沂市西二十里)。隋开皇中废,大业初复改沂州为琅邪郡。治所在临沂县 (今山东临沂市)。唐初复为沂州,天宝初改为琅邪郡。乾元初废。

②东晋大兴三年 (320) 侨置,初无实土,寄居今江苏句容县境。咸康元年 (335),始割丹阳郡之江乘县地为实土,治蒲州金城 (在今江苏句容县西北)。南朝宋改为南琅邪郡。

③南朝梁置,治所在朐县 (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海州镇)。北周建德六年 (577) 改为朐山郡。


(1)秦置,治琅邪县(今山东胶南市琅邪台西北)。西汉移治东武(今诸城市),置有铁官、盐官。辖境相当今山东半岛东南部。东汉改为国。东晋后复为郡。北魏移治即丘(今山东临沂市西)。隋开皇中废,大业初复改沂州为琅邪郡,治所在临沂(即今临沂市)。唐初复为沂州,天宝初改为琅邪郡,乾元初废。新莽末郡人吕母、樊崇、逄安等相继起义于此。(2)东晋太兴三年(320年)侨置,初无实土。咸康元年(335年)桓温为太守,分江乘县地立郡,治金城(今江苏句容市北)。辖境约相当今南京市鸡鸣寺以东,龙潭以西,北至长江地。属徐州。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改为南琅邪郡。(3)南朝齐侨置,治朐山城(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海州镇)。属青州。北周建德六年(577年)改名朐山郡。


猜你喜欢

  • 发鸠山

    亦名发苞山、鹿谷山、廉山。在今山西长子县西五十里。《山海经·北次三经》:“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 ……漳水出焉, 东流注于河。”《水经·浊漳水注》:“漳水出鹿谷山,与发鸠连麓而在南,《淮南子》谓之发苞

  • 平顶山

    ①在今山西广灵县北。《方舆纪要》卷44广灵县:“平顶山在县北三十里,其顶方平。”②在今辽宁抚顺市南。1932年9月16日侵华日军制造“平顶山惨案”于此,殉难三千多同胞。1972年建立平顶山殉难同胞纪念

  • 和义县

    亦作义和县。隋大业十二年 (616) 置,属资阳郡。治所在今四川威远县东北。《元和志》 卷33和义县: “以招和夷僚,故以和义为名。” 唐武德元年 (618) 改属泸州。贞观八年 (634) 改属荣州

  • 木根铺

    即今四川武隆县西北木根乡。清嘉庆《四川通志》卷89涪州:木根铺“在州东一百九十里”。

  • 邑阳县

    西魏置,属上洛郡。治所在今陕西洛南县东北。后为邑阳郡治。隋开皇末改为邑川县。

  • 娑婆岭隘

    在今山西静乐县东北五十里娑婆乡。明置娑婆岭巡司。

  • 松烟镇

    清置,属和顺县。即今山西和顺县东南三十八里松烟镇。《清一统志 ·辽州》: 松烟镇 “在和顺县东四十里”。民国时有县佐驻此。1939—1945年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置和东县治此。(1)在山西省和顺县东南部

  • 零绿港

    在今广东廉江市西南凌禄村南。《清一统志· 高州府》: 零绿港 “在石城县西。即古零烈水。…… 《通志》: 零绿水在县西一百二十里。源出廉州,东南流入海”。

  • ①春秋楚邑。在今湖北枝江县西。《左传》: 庄公十八年 (前676),巴人 “伐楚”。十九年 (前675)“春,楚子御之,大败于津”。即此。②天津地区的简称。(1)春秋楚地。在今湖北省枝江市西。《左传》

  • 云峰山

    ①在今河北抚宁县东北五里。《方舆纪要》卷17抚宁县:云峰山“有数峰相属,绵亘如云”, 因名。②即今浙江缙云县西北四十二里雪峰山。海拔1110米。《方舆纪要》卷94缙云县“吏隐山”条:雪峰山“上有龙潭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