玳瑁山
在今广东龙川县东。《清一统志 · 惠州府》: 玳瑁山 “在龙川县东南八十里,接嘉应州长乐县界。石多黑点,状如玳瑁”。
在福建省西南部。北起紫云洞山,南与粤东北山地相连,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150千米。砂砾岩、粉砂岩分布广。平均海拔900~1000 米。 1500 米以上高峰多集中在中、北部。最高峰石门山(梅花山主峰),海拔 1811 米。为汀江和九龙江的分水岭。生物资源丰富,有四方竹等60余种竹类。产中药材。野生动物有大灵猫、金猫等。
在今广东龙川县东。《清一统志 · 惠州府》: 玳瑁山 “在龙川县东南八十里,接嘉应州长乐县界。石多黑点,状如玳瑁”。
在福建省西南部。北起紫云洞山,南与粤东北山地相连,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150千米。砂砾岩、粉砂岩分布广。平均海拔900~1000 米。 1500 米以上高峰多集中在中、北部。最高峰石门山(梅花山主峰),海拔 1811 米。为汀江和九龙江的分水岭。生物资源丰富,有四方竹等60余种竹类。产中药材。野生动物有大灵猫、金猫等。
为京绥铁路之支路。自北京西直门站至门头沟京西煤矿。全长26公里。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 建成。1928年后称平门铁路。
亦作太平场、永兴场。即今四川渠县东北涌河西岸涌兴镇。清同治 《渠县志》 卷4: 太平场在“县北一百二十里,即永兴场”。
即今河南项城市南六十里新桥镇。清宣统《项城县志》 卷1: 县南有新桥集。
在今黑龙江省呼兰县西南对青山镇。《清史稿·地理志》呼兰府:“西南东清铁路对青山车站,南六十里至哈尔滨。”
即今湖北大冶市东与阳新县交界处之大冶湖。《清一统志·武昌府》: 金湖 “在大冶县南半里。湖南为兴国州 (今阳新县) 界。春冬则涸,夏潦盛时, 由源口入江”。即池潭水库。
亦名大西沟。清乾隆十九年 (1754)所设大青山前十一卡伦之一。即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东北大西沟。光绪 《山西通志》 卷44: 戛鲁第卡伦“在 (归化) 城西二百里。……当在 (萨拉齐) 厅东北大西沟”
南朝宋元嘉十三年(436)置,属绥建郡。治所在今广东广宁县西南三十里。南朝梁废。唐武德五年(622)复置,属南绥州。贞观元年(627)又废。
南朝梁置,属应州。治所在今湖北广水市西北五十里。隋开皇初废。西魏置,治平靖县(今湖北广水市西北)。属应州。辖境约当今湖北省广水市一带。隋开皇初废。
唐开元十七年(729)置羁縻州,属黎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甘洛或汉源、石棉等县境。北宋以后废。
在今河南洛阳市南郊二十六里龙山东山北麓。1981年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对该墓进行了清理,出土器物有三彩器, 单釉器, 陶、瓷器,金、铜、玛瑙器,一枚罗马金币及墓志等。安菩墓志不但提供了墓葬的确切年代(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