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狼山

狼山

①即今内蒙古杭爱后旗西、乌拉特后旗西南之狼山。《魏书·蠕蠕传》: 建义初,孝庄诏曰: “蠕蠕主阿那瓌镇卫北藩,御侮朔表,遂使阴山息警,弱水无尘,刊迹狼山。” 即此。

②在今江苏南通市东南十八里长江边。《资治通鉴》: 五代梁贞明五年 (919),吴越钱传瓘帅战舰自东洲击吴,吴遣彭彦章拒之,“战于狼山”,即此。《寰宇记》 卷130通州静海县: 浪山与军山、塔山、马鞍山、刀刃山 “并在江海之际”。《舆地纪胜》 卷41通州: 狼山 “今在静海南,五山相连属。或云,山形如狼。又云,或有白狼居其上,故名。凡五山元在海中,今居平陆”。

③在今山东平阴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33东阿县: ��山 “稍北有狼山, 一名黄崖山。 狼溪水发源于此”。杨守敬 《水经注疏》 按: “ (水经) 注称水出大槛山,则狼山即大槛之北阜也。”

④在今山东肥城市西南三十余里。《方舆纪要》卷31肥城县: “狼山在县 (老城) 西南五十里。其地亦名狼山屯。”

⑤即朗山。在今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二里。

⑥即打狼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东北。《明一统志》卷37宁夏卫: 狼山 “在卫城东南二百九十里。其山多狼”。《清一统志·宁夏府一》: 狼山“在灵州东南韦州堡东五里”。


(1)山名。(1)在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乌拉特后旗南部。处河套平原北部,为阴山山脉最西段。东北—西南走向,绵亘在黄河以北。平均海拔1500~2200米。主峰呼和巴什格,海拔2364米,亦为阴山最高峰。南侧陡峭,以断崖临后套平原;北坡平缓,逐渐过渡到内蒙古高原。植被稀疏,岩石裸露,西端没入沙漠。富铜、铅、锌等矿。有阴山岩画等古迹。唐调露元年(679年),裴行俭破突厥于黑山,擒其酋长奉职,余党走保于此。(2)在江苏省南通市南郊长江北岸。《舆地纪胜》:“有白狼居其上,故名。”由紫红色砂岩组成,曾称紫琅山。海拔105米。东有军山、剑山,西有马鞍山、黄泥山,合称狼五山或五山。军山最高(108米),与常熟福山隔岸对峙,扼长江入海门户。五代梁贞明五年(919年)吴越钱传瓘讨淮南,与吴舒州刺史彭彦章战于狼山江,即狼山附近长江。山上有广教寺、支云塔、骆宾王墓等古迹。马鞍山上建有亭阁,为品茶观江景最佳处。黄泥山西端有龙爪岩伸入江中,上建全国第一座风力发电航标站。(2)集镇名。在河北省怀来县城东部。狼山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1700。地处狼山脚下,故名。产玉米、高粱、谷子。有修配、磨玉、地毯厂。京包、大秦铁路和110国道经此。


猜你喜欢

  • 赤谼水

    亦作赤洪水。又名离石水。即今山西方山、离石二县境内之北川河。《方舆纪要》卷42永宁州:“赤谼水在州西北方山废县境,即离石水也。源出赤谼岭,东南流合于东川河。”即此。

  • 柳关

    在今湖北襄樊市西。《方舆纪要》卷79襄阳府襄阳县: 柳关在 “府西北七里。以柳子山名”。清改为西柳关。

  • 皂口镇

    又名造口。即今江西万安县东南六十里皂口。《方舆纪要》卷87吉安府万安县“皂口江”条下:“宋建炎初,隆祐太后避兵南指章赣,金人蹑其后,追至造口,不及而还。造口即皂口也。”明洪武三年(1370)置巡司于此

  • 陬市塘

    即今湖南桃源县东北三十四里陬市镇。清光绪 《湖南通志》 卷1桃源县图: 县东北有陬市塘。

  • 古国名。又名萧同。春秋时为宋国附庸。在今安徽萧县西北。《左传》: 庄公十二年 (前682),宋万弑闵公,“群公子奔萧”。鲁宣公十二年 (前597)灭于楚。后迭为楚、宋之邑。《战国策·秦策四》:“秦楚之

  • 会亭驿

    在今河南夏邑县西南会亭镇。《清一统志·归德府》:会亭驿“在夏邑县南三十五里。旧有驿丞,今裁”。在今河南省夏邑县西南。清咸丰四年(1854年),苏添福、张乐行率捻军军于此。

  • 禺邗

    即吴国。又作句吴、工吴。周太王子太伯、仲雍所建。初都蕃离 (一作梅里,在今江苏无锡市东南),后迁都吴 (今江苏苏州市)。公元前473年为越所灭。

  • 小范镇

    即今河北武强县(小范)。《清一统志·深州》:小范镇“在武强县东二十里”。1951年武强县由今县西南武强镇迁治于此。

  • 长望川

    即今湖北竹溪县西北竹溪河。《方舆纪要》卷79竹溪县:长望川在“县西三里。川深土美,一溪中出,即竹溪河也”。

  • 罗星塔

    在今福建福州市东南五十里罗星山上。宋柳七娘建。据明王应山 《闽都记》 卷12: “罗星塔屹立江心,镇会城水口,称罗星云。俗呼磨心,以在水中央也。塔为宋时柳七娘所造。七娘,岭南李氏女,有色。里豪某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