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熙河路

熙河路

①北宋熙宁五年 (1072)置,为经略、安抚使路,治所在熙州 (今甘肃临洮县)。辖熙、河、洮、岷四州及通远军,相当今甘肃大夏河、洮河流域及渭河上游甘谷县以西地,西汉水和白龙江上游的西和、礼县、宕昌等县地。后增辖兰、会二州,改为熙河兰会路。元祐间改为熙河兰岷路,元符间复故。后又改为熙河兰廓路。宣和间又改为熙河湟廓路。后改湟州为乐州,又改为熙河兰乐路,寻复改为熙河兰廓路。辖境西包今青海湟水流域及黄河上游贵德县一带。金皇统二年 (1142) 并秦凤、熙河为熙秦路。

②北宋元丰四年 (1081) 置,为转运使路。治所在熙州 (今甘肃临洮县)。旋罢。政和中复置。金废。


(1)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置,为经略安抚使路,治熙州(治今甘肃临洮县)。辖熙、河、洮、岷四州及通远军,相当今甘肃省大夏河流域,洮河流域以及渭河上游甘谷县以西地、西汉水和白龙江上游的西和、礼县、宕昌等县地。后增辖兰、会二州,辖境北展包有兰州市、榆中县和祖厉河流域,改称熙河兰会路。后会州割属泾原路,增辖廓州(治今青海尖扎县),又改称熙河兰廓路。其后湟州、西宁州、积石军相继来属,辖境西包有湟水流域及黄河上游今贵德县一带。金皇统二年(1142年)改为熙秦路。(2)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置,为转运使路,治熙州。旋罢。政和中复置。金废。


猜你喜欢

  • 肤 (膚) 公城

    北宋崇宁三年 (1104) 改吐蕃结啰城置,属廓州。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西。《宋史·地理志》 廓州: 肤公城 “旧名结啰城,崇宁三年收复,后改今名。王厚云: 结啰城至廓州约三十余里,东至来宾城界一百

  • 靖恭堂

    十六国西凉都城敦煌 (今甘肃敦煌市)城内的宫殿。《晋书· 凉武昭王李玄盛传》 载:“仍于 (敦煌) 南门外临水起堂,名曰靖恭之堂,以议朝政,阅武事。图赞自古圣帝明王、忠臣孝子、烈士贞女,玄盛亲为序颂,

  • 高皇埠

    一名高黄铺。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南。《方舆纪要》 卷32邹县“距越山”条下: “牙、阳二山间有高皇埠,相传汉高微时,曾潜迹于此。”

  • 相石亭

    在今江西永丰县南。《明一统志》 卷56吉安府: 相石亭 “在永丰县南。宋文天祥兵败空坑,过此山时,顾石崖祝曰: 天若祚宋,愿以崖石堕塞兵路。言讫,石果堕,元兵不得进。后人因名亭曰相石”。

  • 闼门池

    即今吉林安图县西南、抚松县东南与朝鲜交界处之白头山天池。清阮葵生 《长白山记》:“山上有潭曰闼门,周八十里。源深流广,鸭绿、混同、爱滹三江出焉。” 清张凤台 《长白征存录》卷2: “天池。山上有潭曰闼

  • 夏梁州

    唐开元后置羁縻州,属雅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小金县境。后废。

  • 水头营

    在今湖南临武县西。《方舆纪要》卷80临武县“石陂镇”条下:“又水头营,在县西二十里水头山下,亦戍守处也。”

  • 两间房

    即今河北滦平县南四十里两间房乡。清置两间房行宫。

  • 大溪桥铺

    即今浙江象山县西亭溪乡。清乾隆《象山县志》卷1:大溪桥铺在“县西十里”。

  • 独石水

    今河北白河之上源。源出今赤城县北独石口外,故名。《水经·沽水注》: 大谷水 “发 (御夷)镇北大谷溪,西南流径独石北界”。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