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渿河

渿河

古称天门下溪水。在今山东泰安市西一里。《方舆纪要》 卷31泰安州: 渿河 “出岳西白龙池,亦南流会于泮河,并入汶河”。


猜你喜欢

  • 西衡州

    南朝陈改衡州置,治所在含洭县(今广东英德市西北浛洸镇)。隋开皇九年(589)改为洭州。南朝陈改衡州置,治含洭县(今广东英德市西北浛洸)。辖境相当今广东省英德、清远、佛冈一带。隋开皇九年(589年)改为

  • 白沙市

    ①在今浙江宁波市城区北部甬江西岸白沙公园一带。《清史稿·地理志》 宁波府:甬江“又与慈溪汇合,河流纵贯……径白沙市。左出一枝津,首白沙,讫张家堰,与镇海为界水”。即此。②即今广东英德市东南白沙镇,东近

  • 华云山

    亦作华银山、华蓥山、西山。古名皛然山。在今四川华蓥市东南。清光绪《岳池县志》卷3:华银山在“治南一百六十里。其地绵亘三百余里,界连重庆府属之巴县、合州、江北,顺庆府之邻水、广安五州县。山高多深,林密箐

  • 文竹山

    即扶阳山。在今湖南新宁县东十五里。《舆地纪胜》卷59宝庆府:文竹山,“按《湘川记》云,竹山上有石床,高一丈四尺。四面绿竹扶疎,常随风委拂。此床天旱则祷雨时应”。

  • 龙脑桥

    在今四川泸县西北六十二里大田乡九曲河上。明洪武年间建。因桥东原有龙脑寺,桥以寺名。为石墩石梁平桥,桥长54米,宽1.9米,高4.5米。桥面由三十块长360厘米、宽95厘米的石板铺成。有桥墩十四座, 由

  • 吕蒙城

    ①在今安徽安庆市东。《清一统志·安庆府二》:吕蒙城“在怀宁县(今安庆市)东二十里,临江。相传三国吴吕蒙所筑。今为水次仓址。又《通志》:桐城县东南亦有吕蒙城”。②在今湖北公安县西北。南宋陆游《入蜀记》:

  • 大谢戍

    唐置,在今山东长岛县南长山岛上。《寰宇记》卷20蓬莱县:“大谢戍在县北海中三十里,周回一百二十步。亦唐太宗征高丽时,与乌湖戍同时置。”在今山东省长岛县南长山岛上。为泛东海之要道。唐贞观中,征高丽时置。

  • 虎蹲山

    在今浙江宁波市镇海区东北招宝山外海中。宋 《宝庆四明志》 卷18定海县: 虎蹲山在 “县东二里。屹立海口,象形而名之”。

  • 南安阳县

    西晋太康元年 (280) 改安阳侯国置,属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正阳县西南陡沟镇。南朝宋改为安阳县。西晋改安阳县置,治今河南省正阳县西南。属汝南郡。南朝宋复改名安阳县。

  • 凤溪长官司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置,属金齿军民指挥使司。治所在今云南保山市东北二十二里金鸡村。《方舆纪要》卷118:“凤溪山,在司治东,有东西二泉,合流为凤溪,山去府东北三十里,与哀牢山并峙。”嘉靖元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