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山
亦名涌泉山、通泉山。在今四川射洪县东南三十里。《元和志》 卷33通泉县: “宋于此置西宕渠郡,后魏恭帝移于涌山,改名涌泉郡。”
亦名涌泉山、通泉山。在今四川射洪县东南三十里。《元和志》 卷33通泉县: “宋于此置西宕渠郡,后魏恭帝移于涌山,改名涌泉郡。”
唐南诏置,属拓东节度。在今云南嵩明县南二十六里杨林镇。宋大理属善阐府。蒙古宪宗七年(1257)改羊林千户,元至元十二年(1275)改杨林县。
在今四川雷波县与美姑县之间,为大小凉山分界山。海拔3960米。民国常隆庆 《雷马峨屏调查记》: “黄茅埂附近及西溪河以东之地乃称大凉山。”
明置,属宁夏卫。即今宁夏青铜峡市东北叶升镇。洪武九年(1376)副将叶升筑堡,因名。
①西汉置,属云中郡。治所当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北塔布陀罗亥古城。汉初周勃击韩王信于代,前至武泉,破匈奴于其北。东汉末废。《水经·河水注》: “其 [武泉] 水 (按: 即今小黑河) 东出武泉县之故城
即今河北邢台县西北一百里将军墓镇。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51邢台县图: 西北有将军墓。
唐贞观十八年 (644) 灭焉耆后置,属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四十里城子旧城。开元七年 (719) 为安西四镇之一。贞元六年 (790) 后废。唐羁縻都督府。贞观十八年(644年)
在今四川雅江县东八角楼乡之东。为川藏交通驿站之一。清乾隆 《卫藏通志》 卷4: “高日寺循海子而南,三十里穿大森林。下山十五里至卧龙石。有旅店,有塘铺。”
清置,属祁县。在今山西祁县东南三十里子洪村。
①亦名玉女灵山。在今四川简阳市东北二十里。《舆地纪胜》卷145简州:玉女山“仙人李八百修炼于此。希夷观在此”。《方舆纪要》卷67简州:玉女山“在州东北二十里。山东北有泉,西北有悬崖,腹有石乳房十七眼,
在今山东宁阳县北十八里。《方舆纪要》卷32宁阳县“云山”条下:“县北二十里有伏山,一名佛山。其南有小山,谓之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