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楚鄂帕山口
一作红孜纳普达坂。即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南喀喇昆仑山之红其拉甫达坂。清宣统 《新疆图志》 卷9: “红孜纳普即浑楚鄂帕。”
一作红孜纳普达坂。即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南喀喇昆仑山之红其拉甫达坂。清宣统 《新疆图志》 卷9: “红孜纳普即浑楚鄂帕。”
在今安徽舒城县西南境。《方舆纪要》卷26舒城县:阳山寨“在县西百二十里阳山上,接霍山县界。……宋设戍守处”。
即固河镇。今山东高唐县东北固河镇。在山东省高唐县东部。面积94.3平方千米。人口3.8万。镇人民政府驻固河,人口3600。战国时期黄河流经此地,村在黄河东岸。西汉永光五年(前39年)黄河决口后,始称固
唐武德五年(622)改基州置,治所在延川县(今陕西延川县)。八年(625)废。
南朝宋孝建元年(454)改軑县置,属西阳郡。治所在今湖北浠水县西南长江边。北周废。古县名。南朝宋改轪县置,治今湖北省浠水县西南长江边。属西阳郡。北周时废。
唐开元十七年 (729) 置羁縻州,属黎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泸定或石棉、汉源等县境。北宋以后废。
①在今浙江海盐县西南三十二里六里乡。《舆地纪胜》 卷3: 六里山 “一名金粟山”。《方舆纪要》 卷91海盐县 “长墙山” 条: 金粟山 “周回六里,亦名六里山,下临澉浦”。②在今陕西蒲城县东北二十五里
在今河南荥阳市北古黄河南岸。唐、宋为河阴县地。北宋熙、丰年间因汴河口屡遭泥沙淤塞,岁岁开闭,所费不赀。遂于元丰二年(1079)开凿清汴工程, 自洛口开渠引水,经广武山北滩地至河阴十里店,注入汴河。在今
即邛崃山。今四川荥经县与汉源县分界之大相岭山。《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永平中,益州刺史朱辅疏中云:“路经邛来大山零高坂,峭危峻险,百倍岐道。”
地区名。即河西。指今甘肃、青海黄河以西地区。《晋书·张轨传》: “永宁初,出为护羌校尉、凉州刺史,于是鲜卑反叛,寇盗以横,轨到官,即讨破之,斩首万余级。遂威著西州,化行河右。”古地区名。又称河西。指今
在今江西奉新县西南华林山中。《明史·忠义·周宪传》:正德初,“华林、马脑贼方炽,总督陈金檄宪剿之,平马脑砦及仙女、鸡公岭诸寨,先后斩获千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