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洺州

洺州

北周宣政元年 (578) 置,治所在永年县(今河北永年县东南城关镇)。以洺水为名。隋大业初改为武安郡。唐武德初复名洺州。辖境相当今河北邯郸、鸡泽、永年、曲周、丘县、肥乡、武安等市县地。天宝元年 (742) 改为广平郡,乾元元年(758) 复为洺州。元至元十五年 (1278) 改为广平路。


北周宣政元年(578年)置,因境有洺水,故名。治广年县(隋改永年县,在今河北永年县东南)。唐辖境相当今河北省邯郸、鸡泽、永年、曲周、丘县、肥乡、武安等市县地。隋末唐初窦建德、刘黑闼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曾先后建都于此。宋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永年、肥乡、平恩、鸡泽、曲周等县。属河北西路。蒙古太宗八年(1236年)改为邢洺路。


猜你喜欢

  • 盐溪

    即凌江。今江西宜丰县南耶溪河。

  • 青泉山

    在今辽宁盖州市南。《方舆纪要》 卷37盖州卫: 青泉山在 “卫南九十里,或曰泉山也。……或云: 今复州卫城南四十里有龙泉山,即故泉山”。

  • 枞阳上镇

    即今安徽枞阳县。《清一统志·安庆府二》: 枞阳上镇 “在桐城县东南一百二十里。《县志》: 旧县置河泊所凡六,长河河泊所在枞阳上镇”。

  • 三恭州

    唐开元后置羁縻州,属雅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康定县境。北宋属雅州。后废。

  • 北野县

    唐永徽五年(654)析歙县北部置,属歙州。治所在今安徽歙县东北三十里竦口村。以在州城北郊为名。大历五年(770)废。古县名。唐永徽五年(654年)置,治今安徽省歙县东北。属歙州。大历五年(770年)废

  • 八乌龙

    即八乌笼。在今四川九龙县西南八窝龙乡。

  • 花旗营

    即今江苏江浦县北花旗营村。民国《江苏六十一县志》江浦县:“(浦镇)与东北花旗营同为津浦铁路所经。”

  • 明月潭

    在今四川达川市东七里。《明一统志》卷70夔州府: 明月潭 “在达县东七里。欲雨有声,晴亦如之,邑人以此占晴雨”。

  • 八薮

    古代八个泽薮的总称。《汉书·严助传》:“以四海为境,九州为家,八薮为囿,江汉为池。”颜师古注:“八薮谓鲁有大野、晋有大陆、秦有杨纡、宋有孟诸、楚有云梦、吴越之间有具区、齐有海隅、郑有圃田。”又称八泽。

  • 回宾亭

    在今江苏镇江市东。《梁书·武帝纪》:大同十年(544),帝至京口,“幸回宾亭,宴帝乡故老及所经近县奉迎候者少长数千人”。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