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雷塘。在今江西宜春市东北。《清一统志·袁州府》: 雷潭 “在宜春县东北五里,秀江至此成潭。旧传龙潜于内,上有峭壁石罅,龙鳞印石成痕,亦名雷塘。唐韩愈有雷塘祷雨文”。
1945年冀鲁豫边区于抗战胜利后改清河县置,治所在清平(今山东高唐县西南清平镇)。以纪念抗战中牺牲的地委书记肖永智而命名。1949年复名清平县。旧县名。冀南解放区设。1948年初由河北省清平县改置。以
元至正十二年(1352)改定西州置,属巩昌路。治所即今甘肃定西县。辖境相当今甘肃定西县地。明洪武十年(1377)降为安定县。元以定西州改名,治今甘肃省定西市。属陕西行省。辖境约当今甘肃省定西市。明初降
明弘治二年 (1489) 于丹阳湖筑,在今江苏高淳县西北。明弘治二年(1489年)围丹阳湖所筑,在今江苏省高淳县西北。
①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建,在今贵州镇远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22镇远府镇远县:“老鹰关在府东北九十里,与思州府都素司接界。”②明嘉靖十年(1531)置,属黔江县。在今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
唐置,属汤州。治所在今越南河北省境。后废。
在今江西婺源县东,大鳙水北岸。《方舆纪要》卷28徽州府婺源县:三吴镇“在县东七十五里。唐乾符中,黄巢作乱,兵马使汪道安镇婺源,其子濆分戍于此。今废”。
在今山东陵县东南。《新唐书·李师古传》:“棣州有蛤盐池,岁产盐数十万斛。……蛤为纳所据以专利……纳乃筑垒德州南,跨河以守蛤
在我国西北部。清顺治初置,治所在兰州府皋兰县(今甘肃兰州市)。旧以甘州(张掖)、肃州(酒泉)两地首字得名。辖境东界陕西,南界四川,西界青海,西北与伊犁将军辖地接,北与内蒙古诸盟旗接。据《清史稿·地理志
指今浙江省北部东苕溪自德清县至湖州市的一段河道。《元和志》卷25作余不溪水。《寰宇记》卷94乌程县:霅溪“自天目山曰余不溪”。《方舆纪要》卷89浙江总序“苕溪”条:东苕溪“东北入湖州府德清县境,经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