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河北涞源县南。《资治通鉴》:东晋太元二十一年(396),后燕慕容垂攻北魏,“逾青岭,经天门,凿山通道,出魏不意,直指云中”。胡注“青岭盖即广昌岭,在代郡广昌县南,所谓五回道也。其南层崖刺天,积石之
在今湖北宜城市东南。《方舆纪要》卷79宜城县:交丫滩“在县南破河脑,蛮水与汉江二水交流,故名”。
俗称老五爷园。在今北京城西北郊海淀镇以北,今北京大学校园西北隅。为清道光皇帝五弟惠亲王绵愉赐园。同治三年 (1864) 绵愉死后仍归其后人所有。清末徐世昌租占后,园内建筑遭到严重破坏。庭院东侧假山上的
元末明玉珍改佛乡洞长官司置,属沿边溪洞军民宣慰司。治所在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一百里梅江乡(邑梅场)。明洪武八年(1375)改为邑梅洞长官司。
清置,属和顺县。即今山西和顺县东南三十八里松烟镇。《清一统志 ·辽州》: 松烟镇 “在和顺县东四十里”。民国时有县佐驻此。1939—1945年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置和东县治此。(1)在山西省和顺县东南部
在今越南北部谅山北。《元史·安南传》:至元二十四年(1287)征安南,“程鹏飞、孛罗合答儿经老鼠、陷沙、茨竹三关,凡十七战,皆捷”。《方舆纪要》卷112安南谅山府:老鼠关“在府北。《南使录》:邱温东南
①在今北京市丰台区栗园。《辽史·百官志》: 南京栗园司 “典南京栗园”。即此。②在今河北固安县界。《方舆纪要》 卷11固安县引 《括地志》: “固安之栗,天下称之为御栗,因有栗园。” 北魏孝昌三年 (
在今山东莱芜市南二十里。《元丰九域志》卷1:莱芜县有安期山。《清一统志·泰安府一》:安期山,“《旧志》:相传安期生修炼于此。上有安期真人观,有唐、宋、元三碑”。
①即今内蒙古集宁市北之霸王河。《清一统志·察哈尔·正黄旗》:纳林河“在旗西北六十里。源出正红旗察哈尔界内, 南流入希尔池”。②即今吉尔吉斯斯坦境之纳伦河。清《阿文成公年谱》卷1:乾隆二十五年(1760
在今江苏射阳县南。1941年苏北革命根据地置盐东县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