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泽州

泽州

①隋开皇初改建州置,治所在高都县 (开皇十八年改丹川县,即今山西晋城市东北三十里高都镇)。《元和志》 卷15: “盖取濩泽为名。” 辖境相当今山西晋城市及沁水、高平、陵川、阳城等县地。大业初改长平郡。唐武德元年 (618) 别置泽州,治所在濩泽县 (今山西阳城县),八年 (625) 移治端氏县(今山西沁水县东六十里端氏镇),贞观元年 (627)又移治晋城县 (今晋城市)。天宝初改高平郡,乾元元年 (758) 复改泽州。金天会六年 (1128) 改南泽州,天德三年 (1151) 复改泽州。清雍正六年(1728) 升泽州府。

②辽开泰中置,属中京大定府。治所在神山县(今河北平泉县西南察汗城)。辖境相当今河北平泉县、宽城满族自治县及迁西县一带。金承安二年(1197) 改名惠州。


(1)隋开皇初以建州改置,治高都县(后改丹川县,今山西晋城市东北)。大业初改为长平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别置泽州,治泽县(今山西阳城县)。八年移至端氏县(今山西沁水县东端氏镇)。贞观元年(627年)移治晋城县(今山西晋城市)。辖境约当今山西省东南部沁水、阳城、晋城、高平、陵川等县市。清雍正六年(1728年)升为府,置凤台县为府治。(2)辽开泰年间置,治神山县(今河北平泉县南察罕城)。辖境约相当今河北省平泉、承德、宽城三县市地。金承安二年(1197年)改惠州。


猜你喜欢

  • 五重山

    在今河南嵩县南。《新唐书·食货志四》:“开元十五年,初税伊阳(今嵩县西南旧县)五重山银、锡。”《元和志》卷5伊阳县:银铆窟“在县南五里”。古山名。在今河南省嵩县南。《新唐书·食货志》:唐开元十五年(7

  • 蓝市城

    一作蓝氏城。为大夏国都城。在今阿富汗北部巴里黑。《史记·大宛传》: 大夏 “在大宛西南二千余里妫水南,……其都曰蓝市城”。后为大月氏都城。

  • 兔儿坂镇

    即今山西临县西北兔坂镇。《清一统志·汾州府》 “三交镇” 条下: 兔儿坂镇 “在 (临)县西八十里”。

  • 白坝城

    唐建,在今四川青川县东北。《资治通鉴》:唐大历十四年(779),吐番与南诏合兵十万三道入寇,“东川出兵, 自江油趋白坝”。胡注:“利州管下景谷县西北有白坝镇城。”在今四川省广元市西北。《资治通鉴》:唐

  • 三谷守捉城

    唐置,属翼州。在今四川茂县西北。

  • 永昌道

    清康熙九年(1670)置,属云南省。治所在大理府城(今云南大理市北二十六里大理古城)。领大理、鹤庆、丽江、永北、永昌、顺宁、景东、蒙化、楚雄、姚安10府,辖境约当今云南永仁、大姚、牟定、双栢、景东、临

  • 资中郡

    北周置,属资州。治所在磐石县 (今四川资中县北三里)。辖境相当今四川资中、内江等市县地。隋开皇初废。北周武成二年(560年)置,治资阳县(今四川资阳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资阳市。保定五年(565年)移

  • 茅芦山

    一作茅麓山。在今湖北兴山县西北。《清一统志 · 宜昌府一》: 茅芦山 “在兴山县西北七十里。岩璧陡峻,山势最险”。民国 《湖北通志》卷9引雍正 《湖广通志》: 茅芦山 “周百里,高三十里。逆寇李来亨踞

  • 临颍郡

    北齐天保七年 (556) 改颍川郡置,治所在今河南郾城县南。隋开皇初废。北齐改颍川郡置,治长社县(今河南临颍县西北)。隋开皇初废。

  • 鲁部河

    在今云南文山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115教化三部长官司: 鲁部河在 “司 (治今县西南旧城) 西南三十里。源出礼社江,经司境流入蒙自县之梨花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