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林三多
在今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西南一百三十多里。藏语意为毛洲三岔口。因地处甲扎岗嘎河三岔处而得名。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 规定,由中国政府同意在西藏阿里对印度开放的十个市场之一。但协定签订不久印度军队即入侵该地。
在今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西南一百三十多里。藏语意为毛洲三岔口。因地处甲扎岗嘎河三岔处而得名。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 规定,由中国政府同意在西藏阿里对印度开放的十个市场之一。但协定签订不久印度军队即入侵该地。
在今陕西华县西南。《资治通鉴》:东晋义熙十三年(417)刘裕伐秦,姚泓“使姚丕守渭桥,胡翼度屯石积”,即此。在今陕西省华县西南。东晋义熙十三年(417年)刘裕北伐,秦姚泓使胡翼度据守于此。
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设,在今俄罗斯共和国戈尔诺—阿尔泰斯克一带。同治三年(1864)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划入俄国版图。
西汉置,属济阴郡。治所在今山东菏泽市北二十里小留镇。东晋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东省菏泽市西北。属济阴郡。东晋省。
元大德中改荆南府路为江陵路。治江陵县(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天历二年(1329)又改名为中兴路。元大德中置,治江陵县(今属湖北)。辖境约当今湖北省枝江市以东,潜江市以西,荆门、当阳二市以南地
亦作慈涧。即今河南新安市东南之磁河,在慈涧镇北与涧河合为磁涧河,注入洛河。《水经·谷水注》: “谷水又东,少水注之……世谓之慈涧也。”《隋书·地理志》: 河南郡寿安县有慈涧。《资治通鉴》: 隋大业九年
在今安徽歙县西十二里棠樾村。为棠樾鲍氏家族旌表本族先贤而建。牌坊共七座,明代两坊,清代五坊。清坊为三门四柱,中有一方形单檐攒尖碑亭,名骢步亭,有清邓石如题写的匾额。明坊为卷草型纹斗脊式,三间四柱三楼。
金称按出虎水、阿触胡水、阿术火水。即今黑龙江省阿城市东阿什河。《清一统志·吉林一》:阿勒楚喀河“在(吉林)城东北九百里。源出扎松阿山,西北流经阿勒楚喀城东二里,至城西北七十里,入混同江”。民国魏声龢《
西汉置,为琅邪郡治。治所即今山东诸城市。高帝八年(前199)封郭蒙为东武侯,即此。东汉属琅邪国。三国魏为城阳郡治。南朝宋属平昌郡。北魏属高密郡。北齐为高密郡治。隋开皇初郡废,县属密州。十八年(598)
又名旧市镇。即今浙江松阳县西北二十四里古市镇。本章安县地,东汉建安四年(199)置松阳县,设治于此。唐贞元中迁治紫荆村,即今松阳县治。(1)在浙江省松阳县北部、松阴溪畔。面积47平方千米。人口 2.2
又称西阳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洛阳城西面南头门。《后汉书·孝灵帝纪》:中平二年(185),“广阳门外屋自坏”。又《资治通鉴》:东汉汉安二年(143),立南匈奴守义王兜楼储为呼兰若尸逐就单于,“诏太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