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泉山

泉山

①又名白水山。在今辽宁瓦房店市西。《新唐书·高丽传》: 唐咸亨二年 (671),高丽酋长钳牟岑叛,诏高侃、李谨行讨之,“破叛兵于安市,又败之泉山”。即此。

②一名大罗山。在今浙江温州市东南约三十里瓯江南岸。《汉书·朱买臣传》: “东越数反复,买臣因言: ‘故东越王居保泉山,一人守险,千人不得上。’”《寰宇记》 卷99永嘉县: 泉山,“ 《永嘉记》:山北有众泉,天旱此泉不干,故以名山”。

③一名清源山、北山、齐云山。即今福建泉州市北清源山。《寰宇记》 卷102泉州晋江县: 泉山 “在州北五里,(州) 因此为名”。《方舆胜览》 卷12泉州: 泉山 “郡之主山。又名北山,在州北五里。……山有石乳泉,泓澄清洁,而味绝甘美。其源流衍下达于江。以泉名山及川,以清源名郡,岂亦本于此”。《方舆纪要》 卷99泉州府晋江县: 泉山在 “府城东北八里,一名清源山,一名北山,一名齐云山,……嘉靖三十七年,倭贼掠凤山、清源山,犯南安”,即此。

④一名泉嵩。在今福建浦城县东北。《寰宇记》 卷101建州浦城县: 泉山 “在县东北六十里。《记》 云,山顶有泉分为两派,一入处州,一入建溪”。

⑤即冶山。在今福建福州市内。因山上有天泉池,故名。《闽都记》 卷8载: “将军山在贡院西南,一名冶山,又名泉山,闽越故城即此。”

⑥又名白水山。在今广东增城市西北。《元和志》卷34增城县: 泉山 “在县西三十二里。其上多漆树”。


(1)古山名。(1)即今福建省泉州市北清源山。《读史方舆纪要》泉州府晋江县:泉山在“府城东北八里……(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倭贼掠凤山、清源山,犯南安”,即此。(2)即“白水山”。(2)集镇名。在江西省彭泽县北部,北临长江。属龙城镇。人口2070。为原泉山镇人民政府驻地。因境内泉水山得名。主产棉花、稻、油菜籽,盛产鲜鱼。有砖瓦、石灰、硫黄等厂及水产场。牛九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柳谷水

    在今新疆哈密市东南。《元和志》 卷40柔远县: 柳谷水 “有东西二源,出县东北天山,南流十五里合”。《寰宇记》 卷153柔远县: 柳谷水 “南流入莫贺延碛”。

  • 湖口寨

    即今福建永安市西南下湖口。明正统五年(1440) 置巡司于此。

  • 英峨奇盘山

    即英额齐盘山。在今新疆莎车、叶城二县西南。《清史稿· 兆惠传》: 乾隆二十三年(1758) 讨大小和卓木之乱,“兆惠念兵寡而 (叶尔羌) 城大,不任攻,谍言贼牧群在城南英峨奇盘山,乃帅轻骑躏其牧地,县

  • 岭宗

    又作岭营、林谿、岭谿、领谿。治所即今西藏浪卡子县东南林村。

  • 洛阴城

    在今山西阳曲县东十二里洛阴村。《水经·汾水注》: 洛阴水 “出新兴郡。西流径洛阴城北”。唐武德七年 (624) 置罗阴县于此。

  • 闻家堰镇

    1930年置,属萧山县。即今浙江萧山市西南二十里闻堰镇。

  • 贡布拉

    山名。在西藏山南地区雅隆河谷,为民间传说中的藏族发源地。《西藏王统记》载,太初有猕猴与女魔交配生六子,于“聚鸟林”中以采集为生,其后种落繁殖,“父猴乃领至贡布拉,播谷种于大地,以谷为食,以树叶为衣,于

  • 南径 (逕) 岭

    在今江西安远县南。《方舆纪要》卷88赣州府安远县 “打鼓岭” 条下: “县南三十里又有南径岭,上有径路长数十里。” 《清一统志·赣州府一》: 南径岭 “径口有石,高三十余丈”。

  • 峰崎港

    即今福建惠安县东北峰崎。《方舆纪要》 卷99惠安县: 峰崎港 “在县东五十里。县东驿坂诸溪发源大帽以东等山,汇流入峰崎港以达海”。

  • 北庭

    ①即东汉时北匈奴单于王庭(在今蒙古国乌兰巴托)。②唐代北庭都护的简称。治所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二十五里破城子。(1)东汉建武二十四年(48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两单于,史称北单于庭为北庭。(2)唐方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