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川设治局
1940年析屏山县沐川场置,属四川省。治所即今四川沐川县。1942年升为沐川县。
1940年置,治沐川(今四川沐川县沐溪镇)。1942年升县。
1940年析屏山县沐川场置,属四川省。治所即今四川沐川县。1942年升为沐川县。
1940年置,治沐川(今四川沐川县沐溪镇)。1942年升县。
在今河北任丘市北。《方舆纪要》卷13任丘县:五龙潭在“县北十一里。县西十八里为白龙潭,水皆渊渟,大旱不竭”。又称灰湾泉。在山东省济南市旧城西门外,南距趵突泉约500米。由5处泉水汇注而成,水深数尺,广
在今广西柳城县东北太平镇上油村。《方舆纪要》卷109柳城县:上油峒“万历二年洛容叛瑶与上油峒诸贼相连络,官军讨之,分遣别将杨照等攻上油”。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城县境。明万历二年(1574年)官军讨上油
清乾隆二十五年 (1760) 置,属山西省。治所即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1912年改萨拉齐县。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直属山西省归绥道。1912年降为县。
在今广东斗门县北。清雍正时建炮台于此。
在今甘肃平凉市东南,东流入泾诃。《晋书·赫连勃勃载记》: 东晋义熙五年 (409),赫连勃勃 “掠 (后秦) 平凉杂胡七千余户,以配后军。进屯依力川”。即此。
即今江苏太仓市西北王秀镇。民国《璜泾志稿》卷1载:王秀桥“文肃公之族人居此者建”。镇以桥名。
在今山东泰安市北泰山上。《清一统志·泰安府一》:“《旧志》,胡瑗与孙复、石介讲学泰山,攻苦食淡,终夜不寝。得家书见有平安二字,即投之涧中,不复展读, 人名其处为投书涧。涧西建讲学堂。”
即今湖南永兴县西南五十里高亭乡。唐开元十三年 (725) 于此置安陵县,天宝元年 (742) 改名高亭县,以高亭山为名。明、清置巡司于此。集镇名。在湖南省永兴县西部、高亭河南岸。高亭乡人民政府驻地。人
即今朝鲜东北部的狼林山脉。《三国志·魏书·东沃沮传》: “东沃沮在高句丽盖马大山之东,滨大海而居。”古山名。即今朝鲜境内狼林山脉。东汉、三国时东沃沮族居此。
唐置,属都金羁縻州。治所在今越南河宣省咸安一带。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