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沈黎郡

沈黎郡

亦作沈犁郡。西汉元鼎六年(前111)置,治所在莋都县(今四川汉源县东北)。《汉书·武帝纪》 注:“臣瓒曰:《茂陵书》沈黎郡治笮都,去长安三千三百三十五里,领县二十一。”辖境相当今四川汉源、石棉、荥经、泸定等县地。天汉四年(前97)废。十六国成汉复置,属益州。东晋永和三年(347)废。南朝宋复置,治所在城阳县(今四川汉源县东北)。齐改为沈黎僚郡。后废。北周复置,治所在沈黎县。后又废。


黎,《史记》作犂。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分蜀西部邛莋地置,治莋都县(今四川汉源县西北九襄镇)。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峨边彝族自治县以西,康定县以东大渡河流域。天汉四年(前97年)废。十六国成汉复置,东晋永和三年(347年)桓温灭成汉又废。南朝宋复置,治城阳县(今四川汉源县东北)。齐为僚郡,后废。北周又置,治沈黎县(今四川汉源县东北)。旋郡、县并废。


猜你喜欢

  • 打略汛

    清置,属独山州。即今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东打略。

  • 云坳亭

    在今河南潢川县北。《清一统志·光州一》:云坳亭“在州城北淮河上。元马祖常诗:“八月淮南雁又来,云坳亭畔菊花开。”在今河南省潢川县北淮河南岸。元马祖常诗“八月淮南雁又来,云坳亭畔菊花开”,即此。

  • 峡江州长官司

    元置,属管番民总管。治所在今贵州罗甸县东。后废。元置,治今贵州省罗甸县东。属庆远南丹安抚司。后废。

  • 武城镇

    金置,属白马县。在今河南滑县西南。在山东省武城县中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202平方千米。人口10.6万。镇人民政府驻县城,人口6.7万。武周万岁登封元年(696年)历亭县治此。宋属河北东路恩州。明

  • 鹊尾渚

    即鹊岸。在今安徽铜陵、无为、繁昌等县间长江岸。《左传》: 昭公五年 (前537),楚以诸侯及东夷伐吴,“吴败诸鹊岸”。杜注: “庐江舒县有鹊尾渚。” 《清一统志·庐州府》: “按,鹊尾渚,亦见《南北史

  • 东上洛郡

    北魏皇兴四年(470)置,属洛州。治所在丰阳县(今陕西山阳县)。辖境相当今陕西商州市及丹凤、商南、洛南、山阳等县地。永平四年(511)改名上庸郡。北魏皇兴四年(470年)置,治丰阳县(今陕西山阳县)。

  • 牛心堆

    一名牛心山。在今青海湟中县东南,南川河西。《水经·河水注》:“湟水又东,牛心川水注之。水出西南远山,东北流径牛心堆东。”《资治通鉴》:唐贞观九年(635)夏闰四月,“癸巳,(李)靖等败吐谷浑于牛心堆”

  • 涂 (塗) 山

    ①相传为禹会诸侯处,又传说为禹娶涂山氏处。其地说法不一: (1) 又名当涂山。在今安徽怀远县东南八里,淮河东岸。《左传· 哀公七年》: 子服景伯曰: “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杜注: “涂山

  • 柔远千户所

    明崇祯三年 (1630) 置,属镇西卫。治所在今贵州平坝县西北三十六里齐伯乡。清康熙二十六年 (1687) 废。明崇祯三年(1630年)置,治今贵州省平坝县西北。属镇西卫。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

  • 曹家路镇

    即今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镇北二十里曹路。清时有把总驻守。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川沙县北有 “曹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