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汶上县

汶上县

金泰和八年(1208)改汶阳县置,属东平府。治所即今山东汶上县。元属东平路。明属兖州府东平州。清属兖州府。民国初属山东济宁道。1925年属兖济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


在山东省西南部。属济宁市。面积888.9平方千米。人口73.3万。辖8镇、6乡。县人民政府驻汶上镇。春秋为鲁中都邑地,战国齐置平陆邑。西汉置东平陆县,属东平国。南朝宋改名平陆县,又于其西置平原县(今县城西),于故中都置乐平县,属阳平郡。北齐徙平原县离境,省平陆县入乐平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改乐平为平陆,属兖州,后属鲁郡。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名中都县,徙今治。金贞元元年(1153年)改为汶阳县。泰和八年(1208年)改汶阳县为汶上县,因汶水得名。属东平府。元属东平路。明属兖州府东平州。清属兖州府。1914年属济宁道,1925年属兖济道,1928年直属省。1939年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先后属鲁西行政区泰西专区(1940年)、冀鲁豫行政区第二专区(1941年)。1948年属鲁中南行政区第七专区。1950年属泰安专区,1953年属济宁专区,1967年属济宁地区,1983年属泰安地区,1985年属济宁市。地处鲁中南山地丘陵区东缘、汶泗河口平原区。山丘绵亘于县境东北部,中部为平原,西南部多属湖洼地。县内有大小汶河和南北泉河等诸水,除大汶河流经县境东北隅西入东平湖外,其余均注入京杭运河。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为全国优质棉出口基地县和山东省重点产棉基地县,瓜菜、红麻生产量占相当比例。土特产有中药材汶香附、大荸荠、芦花大公鸡,其中汶香附闻名全国。工业有农机、棉花加工、棉纺、酿酒、汽车修配、粮油加工、制鞋、机电、人造板、水泥等门类。“中都特曲”荣获首届布鲁塞尔国际金奖。105国道和蒙馆、汶邹、济梁等公路经此。古迹有龙山文化遗址、大汶口文化遗址、中都邑故址(鲁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即此)、元代故城遗址和汉衡方墓碑、文殊般若经碑及摩崖、明代运河石刻图、北宋太子灵塔等。


猜你喜欢

  • 招隐山

    一名兽窟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南七里。《元和志》 卷25润州丹徒县: “兽窟山,一名招隐山。在县西南九里。即隐士戴颙之所居也。” 《寰宇记》 卷89润州丹徒县: 招隐山 “梁昭明太子曾游此山读书,因名招隐

  • 不剌

    亦作孛罗、普剌、怕剌。宋、金时为西辽属地。在今新疆博乐市附近。元耶律楚材《西游录》:“既过瀚海军千余里,有不剌城,附庸之邑三五。”即此。

  • 渠江口

    一名嘉渠口。即今四川合川市东北渠江注入嘉陵江处。《元史·世祖纪》: 至元九年 (1272)九月,“统军使合刺等兵掠合州及渠江口,获战船五十艘”。即此。

  • 韭河

    即今内蒙古阿巴嘎旗南高格斯台郭勒。《清一统志·阿巴噶部》: 韭河 “在右翼东南四十里。蒙古名郭和苏台,自阿巴哈纳尔流入境,经色几库山,西北入白海子”。

  • 倚梯城

    在今山西乡宁县西南。《元和志》 卷12昌宁县: 倚梯城,“累石为之,东北两面据岭临谷,西南两面俯眺黄河,悬崖绝壁百余尺,其西南角即龙门之上口也。以城在高岭,非倚梯不得上,因以为名。城中有禹庙。后魏孝文

  • 兰嵯山

    在今河南安阳县西。《后汉书·袁尚传》:建安九年(204),曹操攻邺,袁尚救援,为操所败,“尚还走兰口”。注:“相州安阳县界有兰嵯山,与邺相近。盖兰山之口。”

  • 百步洪

    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南二里。《方舆纪要》卷29徐州:百步洪“泗水所经也。水中若有限石,悬流迅急,乱石激涛,凡数里始静,一名徐州洪。或曰,洪有乱石峭立,凡百余步,故曰百步洪。形如川字,中分三道, 中曰中洪,

  • 苦竹港

    在今江西浮梁县北。《方舆纪要》 卷85浮梁县: 苦竹港 “源出县北百二十里之苦竹岭,东南流,合北港水,至县北入昌江”。

  • 交丫滩

    在今湖北宜城市东南。《方舆纪要》卷79宜城县:交丫滩“在县南破河脑,蛮水与汉江二水交流,故名”。

  • 临虑

    战国韩邑。即今河南林州市。《荀子·强国篇》: 秦地 “在韩者,逾常山乃有临虑”。古邑名。战国韩邑,后属秦。即今河南省林州市。《荀子·强国篇》:秦地东“在韩者,逾常山乃有临虑”,即此。西汉置隆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