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嘉郡
三国蜀汉章武元年(221)改蜀郡属国都尉置,属益州。治所在汉嘉县(今四川芦山县。一说在今名山县北)。辖境相当今四川名山以西,宝兴以南,泸定以东,九龙、汉源以北地区。西晋永嘉以后废。
三国蜀章武元年(221年)改蜀郡属国置,治汉嘉县(今四川芦山县)。属益州。辖境相当今四川省雅安、芦山、名山、天全、荥经、汉源等市县地。西晋永嘉后废。
三国蜀汉章武元年(221)改蜀郡属国都尉置,属益州。治所在汉嘉县(今四川芦山县。一说在今名山县北)。辖境相当今四川名山以西,宝兴以南,泸定以东,九龙、汉源以北地区。西晋永嘉以后废。
三国蜀章武元年(221年)改蜀郡属国置,治汉嘉县(今四川芦山县)。属益州。辖境相当今四川省雅安、芦山、名山、天全、荥经、汉源等市县地。西晋永嘉后废。
唐圣历二年 (699) 置,属始州。治所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六十里剑门镇。《元和志》 卷33剑门县: “因剑门山为名。” 《寰宇记》 卷84剑门县:“诸葛武侯相蜀,于此立剑门,以大剑山至此有隘束之路,故
在今福建仙游县东北六十五里。《方舆纪要》卷96仙游县:寻阳山“山自西北来,峙为三峰,中大雪,北仙台,西香炉,极为雄伟。左右环叠, 峰岩甚众,并称奇胜”。
在今四川南溪县西。清嘉庆《南溪县志》卷2:公惠桥“在县西四十里。西达府郡孔道也。昔年设候馆于此。今废”。
①一名沙头市。即今湖北荆沙市。南宋陆游《入蜀记》:“过白湖,渺然无津。抛江, 至井子铺……日入,泊沙市。”即此。范成大《吴船录》卷下:“至荆南之沙头,宿沙头。一名沙市。”《宋史·河渠志》:“沙市,地本
亦作诃罗单或诃罗旦。即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太平御览》 卷787引 《元嘉起居注》曰: “阁婆洲呵罗单国王毗沙跋摩遣使奉献。” 据 《宋书·夷蛮列传》 载,公元430—452年 (南朝宋元嘉七年至
民国置,即今山东安丘市西南凌河镇。明万历 《安丘县志》 卷5镇店: “城西二十五里曰凌河,有市。”在山东省安丘市西南部。面积83平方千米。人口4.8万。镇人民政府驻凌河村,人口1.2万。元代立村,以村
唐武德四年(621)置,治所在临涣县(在今安徽濉溪县南)。辖境相当今安徽濉溪、永城、蒙城及宿县部分地。贞观十七年(643)废。
即草市。 今浙江诸暨市西南二十二里草塔镇。
又作法林河。即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东北入日本海之苏昌河。清齐召南《水道提纲》卷26:“法林河,三源俱出松林。其北大山即勒富忒勒库山,为新开湖上源也。此水南流,又合西一水,共三百里许入海。”
西魏废帝三年(554)改汾州置,治所在义川郡义川县(今陕西宜川县东北郭下村)。因丹阳川为名。辖境相当今陕西宜川县地。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元年(618)复置,治所在义川县(今宜川县东北,后移今宜川县治。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