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龙县
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永丰、龙冈两县合并改置,治所在旸霁(今江西宁都县西北旸霁)。以永丰、龙冈二县各取一字为名。同年12月废。
旧县名。中央苏区江西省设。1934年10月由永丰、龙冈两县合置,治今江西省宁都县旸霁村。以两县首字得名。同年12月撤销。
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永丰、龙冈两县合并改置,治所在旸霁(今江西宁都县西北旸霁)。以永丰、龙冈二县各取一字为名。同年12月废。
旧县名。中央苏区江西省设。1934年10月由永丰、龙冈两县合置,治今江西省宁都县旸霁村。以两县首字得名。同年12月撤销。
清雍正八年(1730)置,属安顺府。治所即今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1913年改为归化县。清雍正八年(1730年)置,治今贵州省紫云县。属贵州安顺府。1913年降为县。
西汉置,属上党郡。治所即今山西高平市。北魏永安中改玄氏县。《元和志》 卷15: “在泫水之上,故以为名。”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西省高平市。属上党郡。东汉初曾改置为泫氏侯国。后国除仍为县。北魏永安中改
明置,属四川都司。治所在今四川成都市。后废。
在今陕西宝鸡县南。《方舆纪要》 卷55宝鸡县: 箕谷水 “出箕谷中,北流入渭”。
明置,即今辽宁开原市东南柴河堡乡。明《全辽志》 卷2: 中固城有柴河堡。民国 《奉天通志》卷74开原县: “柴河自清原境西北流径柴河村南,村为明柴河堡故址。”即“柴河寨”。
清乾隆十八年(1753)置,属甘州府。治所即今甘肃临泽县西北蓼泉乡。1913年改为抚彝县。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置,治所即今甘肃省临泽县西北旧临泽。1913年改名抚彝县。
西汉元鼎六年 (前111) 置,属河东郡。治所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北二十里。《汉书·武帝纪》:武帝 “将幸缑氏,至左邑桐乡,闻南越破,以为闻喜县”。东汉移治左邑 (今闻喜县)。北魏属正平郡。北周武帝移治柏
唐初改普闰县置,属岐州。治所在今陕西麟游县西北万家城。至德中属凤翔府。元废。古县名。隋大业元年(605年)以普润屯置,治今陕西省麟游县西北,属扶风郡。十三年徙治麟游县西北万家城。元废。
①北周天和元年 (566) 于宕昌羌地置,治所在阳宕县 (今甘肃宕昌县东南)。辖境相当今甘肃宕昌、舟曲二县地。大业三年 (607) 废。唐武德元年 (618) 复置,治所在怀道县 (今甘肃宕昌县西南)
即今贵州赤水市。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 曾于此置仁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