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永陵

永陵

①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北天寿山。明十三陵之一,位于景陵东南三里阳翠岭。为明世宗朱厚熜之陵。顾炎武《昌平山水记》卷上:永陵“在十八道岭,嘉靖十五年改名为阳翠岭,距长陵东南三里”。其规模小于长陵,但结构精巧为十三陵之冠。今存明楼较完整。墙垛、斗拱、飞檐、额枋皆用石砌。

②在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四十里永陵镇西北启运山南麓,为清帝先世祖陵,关外三陵之一。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 初名兴京陵。顺治十六年(1659)改名永陵。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的远祖孟特木、曾祖福满、祖父觉昌安、父塔克世的陵寝。

③即五代前蜀主王建墓。在今四川成都市西郊三洞桥附近。《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光天元年(918),“建卒,年七十二。……庙号高祖,陵曰永陵”。

④在今陕西富平县东南二十五里留古乡何家村北。为西魏文帝元宝炬的陵墓。西魏文帝为孝文帝之孙,封南阳王。西魏大统元年(535)宇文泰杀魏孝武帝,立宝炬为帝,在位十七年。宝炬死后葬永陵。


(1)在陕西省富平县留古乡何家村北。为西魏文帝元宝炬的陵墓。封土高13米,周长230米,其顶平坦如殿基状。陵前有石人、石兽、石碑多件。西魏文帝为孝文帝之孙,封南阳王。公元535年,宇文泰杀魏孝武帝,宝炬被立为帝,在位17年,但朝廷为宇文泰控制。宝炬死后葬永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即五代南唐烈祖李昇陵墓。见“南唐二陵”。(3)即“清永陵”。


猜你喜欢

  • 一线天

    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南九曲溪二曲南之灵岩。明《八闽通志》卷6《地理志·山川》 崇安县:灵岩“又名风洞。两石相倚,长数十丈,中一罅窥见天光,隐隐如线,谓之‘一线天”’。

  • 大庄街

    即今云南开远市东南三十六里大庄回族乡。旧置哨,滇越铁路经此。

  • 浚稽州

    唐置,隶安北大都护府。在浚稽山,故名。当今蒙古国西南图音河、塔楚河南,古尔班博克多山一带。后废。唐羁縻州。初置年代及部落均不详。约在今蒙古国巴彦洪戈尔省东南部。永淳、垂拱时突厥、铁勒相继叛唐后废,复建

  • 皋狼县

    西汉置,属西河郡。治所在今山西方山县南三十五里南村。东汉末废。古县名。本皋狼邑。西汉置县,治今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西北。属西河郡。武帝时改置皋狼侯国,后国除为县。东汉末省。

  • 渭干河

    据 《新疆图志》 卷70: 渭干河有二源:西源木扎拉提河自新疆温宿县东北,东南流至拜城县东南与东源克孜勒河会,称渭干河; 东流经库车、沙雅,入轮台县境分为渭干北河、渭干南河。南河东南流至尉犁县南入塔里

  • 赤桥

    在今山东聊城市西北。《晋书·石勒载记》载:晋永嘉中,苟晞等破汲桑、石勒于清渊,桑等将西奔刘渊,“冀州刺史丁绍要之于赤桥,又大败之”。即此。

  • 昂吉泺

    即鸳鸯泊。今河北张北县西北安固里淖。《金史·地理志》 抚州柔远县: “昂吉泺又名鸳鸯泺。” 明罗洪先 《广舆图》 (据元朱思本 《舆地图》 增补) “朔漠图” 幅标昂古里脑儿于兴和 (今河北张北县)

  • 田坝

    即今四川甘洛县西北田坝镇。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置田坝土千户。

  • 绥阳县

    ①三国魏置,属新城郡。治所在今湖北神农架林区东南。后改秭归县。西晋太康二年 (281)复为绥阳县。西魏为绥州治。隋开皇初废。②隋大业七年 (611) 置,属明阳郡。治所在今贵州凤冈县北绥阳镇。《元和志

  • 胜金台

    一作森尼木台。清乾隆年间置,即今新疆吐鲁番市东胜金乡。清王定安 《湘军记》 卷19: 光绪三年 (1877),清军讨伐阿古柏,“孙金彪与徐占彪已下奇克腾木,进攻辟展,及鲁克沁、连木沁台、胜金台,尽破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