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关
①隋置,在今山西永和县西北四十二里永和关。《元和志》卷12永和县: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临河为永和县,以县西永和关为名也”。
②在今陕西延川县东北四十里。《方舆纪要》卷57延川县:永和关“宋置关于此,路通绥德。前据山险,下临黄河,西戎尝盘踞其间,为戍守要地”。
①隋置,在今山西永和县西北四十二里永和关。《元和志》卷12永和县: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临河为永和县,以县西永和关为名也”。
②在今陕西延川县东北四十里。《方舆纪要》卷57延川县:永和关“宋置关于此,路通绥德。前据山险,下临黄河,西戎尝盘踞其间,为戍守要地”。
①北魏孝昌二年 (526) 改鄯善镇置,治所在西都县 (今青海乐都县)。辖境相当今青海西宁市及湟中、平安、乐都等县地。隋大业初改为西平郡,改县为湟水县。唐武德二年 (619) 复为鄯州,天宝初又改为西
在今浙江三门县北。《方舆纪要》 卷92宁海县: 海游岭在 “县南六十里,下有镇”。
一作长泉县。西魏废帝二年(553)改南陕县置,属恒农郡。治所在今河南洛宁县西四十一里长水乡。隋属弘农郡,义宁元年(617)改为长水县。古县名。西魏废帝改南陕县置,治今河南省洛宁县西长水镇。属义川郡。隋
①明筑,属定辽中卫。即今辽宁凤城市。《明史·地理志》 定辽中卫:“东有凤凰城,在凤凰山东南,成化十七年筑,为朝鲜入贡之道。”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设巡司于此。光绪二年(1876)升为凤凰直隶厅。1
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南昭化镇北白龙江注入嘉陵江处。《舆地纪胜》 卷184利州: 桔柏津 “在昭化县。杜甫诗云: 青冥寒江渡,驾竹为长桥。今昭化驿有古柏,土人以桔柏名之”。历为秦入蜀之重要津渡。《资治通鉴》
在今四川南充市东北搬罾镇。《舆地纪胜》卷156顺庆府:宕渠城“在南充县北四十里,即石苟坝城也”。《方舆纪要》卷68顺庆府南充县“安汉城”条下:“宕渠城在府北四十里。一名石苟坝城。《五代志》:西魏平蜀于
在今贵州从江县西北。《清一统志·黎平府》 “朗洞铺” 条: “蜡鹅铺” 等皆有兵戍守。
在今安徽当涂县东南二十里青山西麓。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唐代著名诗人。卒于当涂,初葬龙山东麓。唐元和十二年(817),李白好友范伦之子范传正以李白临终
亦作阿鲁兀纳么连、鄂尔姑纳。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之额尔古纳河,为中俄界河。《元史·特薛禅传》:“初,弘吉剌氏族居于苦烈儿温都儿斤、迭烈木儿、也里古纳河之地。”又《孛秃传》:“太祖曾潜遣术儿彻丹出使,至
古运河名。或作蒗荡渠、莨汤渠。即战国至秦汉之际的鸿沟。《汉书·地理志》 河南郡荥阳县: “有狼汤渠,首受济,东南至陈入颍。” 故道自今河南荥阳市北引黄河水东流,经中牟县北,至开封市东南折而南流,经通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