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水阳江

水阳江

即今安徽南部青弋江支流水阳江。《舆地纪胜》卷19宁国府:水阳镇“南唐始曰水阳渡”。以经水阳镇, 因谓之水阳江。


长江南岸支流。亦说为青弋江支流。在安徽省东南部。上源西津河源于绩溪县北部,北流至宁国市附近汇中津河、东津河后,始称水阳江。流至宣城市宣州区新河庄以北分为东、西两支,经宣州、芜湖、当涂等交界地带,水系十分紊乱,与青弋江、固城湖、丹阳湖、石臼湖沟通。西支流至当涂县黄池镇以西与青弋江汇合,一部分河水以青弋江入长江,另一部分河水继续北流,称青山河;东支流至当涂县境,称姑溪河。青山河与姑溪河又在当涂县城南合流,注入长江。长254千米,流域面积10305平方千米。宣州境内的水阳江流域,发现多处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江水含沙量高。


猜你喜欢

  • 埌岐水

    即今四川彭州市西北之湔江及支流白鹿河。《新唐书·地理志》 彭州九陇县: “武后时,长史刘易从决唐昌沲江,凿川派流,合堋口埌岐水溉九陇、唐昌田。”

  • 思毛

    即今云南思茅市。明代属车里宣慰司。《明史·云南土司传》: 天启间,缅攻车里,宣慰刀韫猛“遁至思毛地,缅追执之以去”。即此。

  • 三华山

    在今广西全州县南三里。《方舆纪要》卷107全州:三华山“顶有三峰,形如华盖,湘江绕出其背”。

  • 越支盐场

    一名越支社。在今河北丰南市东南三十里。盛产盐。清于此置盐场,并设盐大使。《清一统志·遵化州二》: 越支盐场 “东接济民,西北至斗沽,接宝坻县芦台场,广袤二百四十里”。民国初并入芦台场。

  • 柏林堡

    ①北宋元符二年 (1099) 置,属绥德军。在今陕西延安市北。②在今陕西神木县西南六十里。明成化初巡抚卢祥置。《清一统志·榆林府二》: “城在山原,周二里有奇,边垣长四十三里,今有守备分防。”

  • 铜驼街

    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中。《水经·谷水注》: “渠水又枝分,夹路南出,径太尉、司徒两坊间,谓之铜驼街。旧魏明帝置铜驼诸兽于阊阖南街。陆机云: 驼高九尺,脊出太尉坊者也。” 《太平御览》 卷168引

  • 东团镇

    在今江苏大丰县西南。旧属东台县。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东台县:“东团镇在治东北七十里。”

  • 龙首山

    ①在今山西应县东北三十里。《清一统志·大同府》:龙首山“在应州东北三十里。一名边耀山。高峰相接, 长二十余里, 上有神农庙”。②在今辽宁铁岭市东。明《全辽志》卷1铁岭卫:龙首山“在城东二里, 上有龙王

  • 普口市

    一作浦口市。即今湖南醴陵市东北浦口镇。《清一统志·长沙府二》: 普口市 “在醴陵县东二十里”。

  • 白司马阪

    即白马山。在今山西盂县东北。《旧唐书·太宗纪》:贞观十一年(637)九月,河溢,帝“幸白司马阪以观之’,即此。即“白马山(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