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大理置,治所即今云南保山市。辖境约当今云南保山市、永平县以南,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以北,东抵澜沧江,西抵怒江。元至元十一年(1274)降为永昌州。十五年(1278)复为府,属大理路,为大理金齿等
即今浙江龙泉市北大贵溪。《方舆纪要》卷94龙泉县: 梧桐川 “在县东十五里。自梧桐口引流而西南,下流入于大溪”。
在今四川青神县城内。《方舆胜览》 卷53眉州: 借景亭,“ 《黄鲁直文集》: 在青神尉厅,下瞰史家园。尝有诗云: 当官借景未伤民,恰似凿池取明月”。《明一统志》 卷71眉州: 借景亭 “在青神县治后。
北宋熙宁七年(1074)置,属淯井监。在今四川长宁县南龙头镇江河村。十年(1077)改为武宁砦。
明永乐四年 (1406) 置,直属云南都司。治所即今云南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清代属永昌府,康熙四十八年 (1709) 改孟连宣抚司。明永乐四年(1406年)置,治今云南省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即今浙江宁波市西北费市镇。旧属慈溪县。清雍正 《慈溪县志》 卷1: 费市在 “县东二十里”。
清置,属碾伯县。在今青海乐都县东南湟水北岸老鸦村。《清史稿·地理志》 碾伯县:“土司三:九家港、胜番沟,老鸦堡。”后废。
即今河北辛集市南三十四里南智丘镇。明万历 《保定府志》 卷2束鹿县: 里社有知丘。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47束鹿县图: 西南有南智丘。
西晋太康十年 (289) 置,属冀州。治所在武邑县 (今河北武邑县)。北魏皇始三年 (398)移治武强县 (今河北武强县西南旧城),仍属冀州。辖境相当今河北武邑、武强、阜城等县地。北齐废。西晋太康十年
春秋邾邑。在今山东济宁市东。《左传》:昭公十九年(前523),“宋公伐邾,围虫”。同年,邾人、郳人、徐人会宋公,“同盟于虫”,即此。古邑名。春秋邾邑。在今山东省济宁市东。鲁昭公十九年(前523年),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