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
在今云南曲靖市第一中学新建碑亭内。《明一统志》 卷87曲靖府: 石城 “在府城北二十余里。隋牂牁郡地,唐为庄州石城县,属黔州都督。昔有一碑,乃段氏与三十部诸蛮立誓盟之碑”。清康熙十八年 (1679) 出土于曲靖城北旧石城遗址。碑立于大理国段素顺明政三年,即北宋开宝四年 (971)。碑文叙述大理国主段氏 (白族) 联合三十七部 (蛮族) 出战滇东一些部落后,在石城会盟立誓,并颁赐职赏的史实。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今云南曲靖市第一中学新建碑亭内。《明一统志》 卷87曲靖府: 石城 “在府城北二十余里。隋牂牁郡地,唐为庄州石城县,属黔州都督。昔有一碑,乃段氏与三十部诸蛮立誓盟之碑”。清康熙十八年 (1679) 出土于曲靖城北旧石城遗址。碑立于大理国段素顺明政三年,即北宋开宝四年 (971)。碑文叙述大理国主段氏 (白族) 联合三十七部 (蛮族) 出战滇东一些部落后,在石城会盟立誓,并颁赐职赏的史实。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亦作蟠羊山。在今内蒙古丰镇市东北。一说在今呼和浩特市东北。《魏书· 太祖纪》:天赐四年 (407),“五月,北巡,自 参合陂东过蟠羊山”。《太宗纪》: 泰常六年 (421),六月 “北巡,至蟠羊山”。
即今安徽夥县西南十里西武乡。清道光《夥县志》卷2:四都有古筑。集镇名。在安徽省黟县西部、古筑河北岸。西武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1098。原为西通祁门的驿道,宋代曾建西武镇。村以河名。产稻、油菜籽、苎麻
即今河南临颍县东三家店乡。民国《重修临颍县志》卷2 《市廛》:“三家店,去县东三十里,为华、颍接境之界,中设官廨。”
元置,即今湖南怀化市南盈口乡。元置,即今湖南省怀化市西南盈口。属卢阳县。明时改盈口驿。
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南小南头乡东王庄西北三里。为北魏昭成皇帝什翼犍曾孙常山康王元素之子。名淑, 字买仁,谥曰靖。官至使持节、平北将军、肆朔燕三州刺史、平城将军。卒于正始四年(507)十月。《北史》卷15有
在今湖北郧县西。《方舆纪要》 卷79郧阳府郧县: 武阳堰在 “府西五十五里有武阳洞,悬崖深邃,水出其中,堰以溉田,为利甚博”。
即今天津市静海县东北二十四里良王庄乡。清于此设把总驻守。同治《静海县志》寅集:“良王庄把总汛分管卫河,东岸自天津县胡羊庄起,南至田家堤止,计长四十里。西岸北自埝坨咀起南至乔家堤止, 计长四十九里。”旧
即贺兰山。在今宁夏银川市西北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东南。《清一统志·阿拉善厄鲁特》:贺兰山“在旗东,与宁夏边接界。土人名阿拉善山”。魏源《圣武记》卷3:“贺兰山厄鲁特者,俗所谓阿拉山蒙古也。阿拉山即贺兰山
即郐。在今河南新密市东七十里古城角寨村。或说在新郑市附近。《毛诗·国风·桧谱》: 郑玄曰,“桧者,古高辛氏火正祝融之墟”。古国名。即“郐”。《诗经》有《桧风》。西周、春秋之际灭于郑。
明置,在今山西大同市北十里古店镇。《方舆纪要》 卷44大同府: 孤店关 “在府东北。成化十九年,王越出孤店关,至猫儿庄,袭敌于威宁海子,是也”。在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提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