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武陟县

武陟县

隋开皇十六年 (596) 析修武县置,属怀州。治所在武德故城 (今河南武陟县东南)。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属殷州。治所在今武陟县西南二里。贞观元年 (627) 属怀州。元属怀庆路。明属怀庆府。民国初属河南河北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39年徙治木栾店 (今武陟县治木城镇)。


在河南省西北部,南濒黄河。属焦作市。面积832平方千米。人口64.9万。辖7镇、8乡。县人民政府驻木城镇。周畿内怀邑(今武陟县西土城村附近),春秋初属郑国,后属晋国。秦置怀县,为河内郡治,置武德县(治今武陟县城东南大城村)属河内郡。《汉书·地理志》注:“孟康曰,始皇东巡置,自以武德定天下。”两汉因之。东晋废武德县。东魏天平初怀县属武德郡。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武陟县,治今武陟县南。大业三年(607年)废怀县和武陟县。唐武德初复置怀县,四年(621年)复置武陟县(治今武陟县城西南)。贞观元年(627年)废怀县。元属怀庆路。明、清属怀庆府。1913年属豫北道,1914年属河北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39年移治木栾店(即今武陟县城)。1949年属平原省新乡专区,1952年属河南省新乡专区。1969年属新乡地区,1986年属焦作市。地处黄、沁河冲积平原,地势平缓。黄河流经南部边缘,沁河横贯西部,至中部南折流入黄河。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产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等,特产淮山药、地黄、牛膝、菊花“四大怀药”。有机械、化肥、皮革、酿酒、榨油等厂。京广铁路和新郑公路经东南部,郑焦高速公路经北部,郑常、新孟、武方公路在县城交会。古迹有嘉应观、妙乐寺塔、怀城遗址、东石寺遗址、商村遗址等。


猜你喜欢

  • 都峤山

    在今广西容县南二十里。《舆地纪胜》卷104容州: 都峤山,“ 《寰宇记》 云: 在普宁县。山上有八峰,曰: 兜子、马鞍、八叠、云盖、香炉、仙人、中峰、丹灶,而八叠奇秀,视诸峰最高,亦号萧韶山。有南北两

  • 宣威城

    北宋崇宁三年 (1104) 改吐蕃氂牛城 (一作牛、 犛牛) 置, 属西宁州。 在今青海西宁市北五十里。明万历 《西宁卫志》 谓宣威城乃 “宋高永年战死处”。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

  • 白沙渡寨

    在今湖南安化县南白沙溪,为宋平梅山蛮后所立五寨之一。

  • 保亭县

    1935年置,属广东省。治所即今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1987年改设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1988年划归海南省。旧县名。1936年由陵水县南部析置,治今海南省保亭黎族自治县保城镇。后废置。1987年

  • 松阳县

    东汉建安四年 (199) 分章安县置,属会稽郡。治所在今浙江松阳县西北二十四里古市镇。《元和志》 卷26: 松阳县 “有大松树,大十八围,因取为名”。三国吴太平二年 (257) 改属临海郡。东晋太宁元

  • 郓州

    隋开皇十年 (590) 置,治所在万安县 (后改郓城县,在今山东郓城县东十六里)。大业初改为东平郡。唐武德初,复改郓州。贞观八年 (634)移治须昌县 (今山东东平县西北)。辖境相当今山东东平、梁山、

  • 孟家集

    即今山东宁津县东孟集乡。清光绪 《宁津县志》 卷2: “邑东二十八里孟家集。”

  • 随阳郡

    南朝宋泰始五年 (469) 改随国置,属郢州。治所在随阳县 (今湖北随州市)。元徽四年(476) 改属司州。辖境相当今湖北随州、广水二市境。南齐改为随郡。南朝宋泰始五年(469年)置,治随阳县(在今湖

  • 华阳墟

    即今广东五华县西南华阳镇。清同治《广东图说》卷90:长乐县有华阳墟。

  • 折多山

    在今四川康定县西北八十里。为大雪山系,山峰海拔4962米。因不甚高,为进藏要道。清乾隆《卫藏通志》卷4:“折多过山, 山虽长, 不甚峻。产大黄,药气薰蒸,过者多喘。秋冬积雪㳽漫。”在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