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寝台 (臺)
在今山东广饶县东北二十八里。《韩非子》: “景公与晏子游于少海,登柏寝台而望其国。” 《方舆纪要》 卷35乐安县: “少海,或曰即渤海,俗谓台曰桓公台。相传桓公曾会盟于此。”
在今山东广饶县东北二十八里。《韩非子》: “景公与晏子游于少海,登柏寝台而望其国。” 《方舆纪要》 卷35乐安县: “少海,或曰即渤海,俗谓台曰桓公台。相传桓公曾会盟于此。”
本峨和县。在今四川茂县西北太平乡南岷江西岸。《新唐书·韦皋传》: 贞元九年 (793) 攻吐蕃,“乃命大将董勔、张芬分出西山、灵关,破峨和、通鹤、定廉城”。
在今安徽寿县东南。《南齐书·垣崇祖传》:南齐建元二年(480),北魏攻寿春,崇祖乃于城西北立堰塞肥水,堰北起小城,周为深堑,使数千人守之。“崇祖著白纱帽,肩舆上城,手自转式。至日晡时,决小史埭”, 以
元至元二十三年 (1286) 升长溪县置,属福州路。治所在霞浦县 (今福建霞浦县)。辖境相当今福建霞浦、福安、宁德、福鼎等市县地。明洪武二年 (1369) 降为县。成化九年 (1473) 升为直隶州,
在今新疆叶城县东南叶尔羌河东岸黑恰道班。清宣统 《新疆图志》 卷9: “可卡提达坂山口……又十里至黑黑子将杆,柴足草缺。”
即广汉县。治所在今四川射洪县南六十里柳树镇。《隋书·地理志》 新城郡通泉县:开皇初“并光汉县入”通泉。因避隋炀帝广讳改广为光。古县名。北周以广魏县改名,治今四川省射洪县(太和镇)。属新城郡。隋大业中废
①在今北京市西北清华大学内。清初名熙春园,咸丰年间改名清华园。1908年为游美学务处。1911年改名清华学堂,后又扩建圈入万春园和长春园的西南隅。1928年改名清华大学。②在今北京市西北海淀。明武清侯
在今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南。《清一统志·永州府二》: 高寨镇 “在江华县南,旧称高寨营”。(1)在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东北部。面积77平方千米。人口2.3万。镇人民政府驻高寨,人口970。原名安家寨,高
清初改忠峒安抚司置,属施州卫。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东南。雍正十三年 (1735)废。清初改忠峒宣抚司置,治今湖北省宣恩县东南。雍正十三年(1735年)废。
一名舞水。古汝水支流。故道在今河南舞钢市和西平县境。《水经·水》:“水出阴县西北扶予山,东过其县南,又东
在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清史稿·地理志》 宁安府:东清铁路有“牡丹江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