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林州

林州

①唐武德四年 (621) 置,治所常林县(今广西桂平县西南下湾镇)。六年 (623) 改为绣州。

②唐武德四年 (621) 置,治所在华池县 (今甘肃华池县东南华池)。贞观元年 (627) 废。

③唐贞观九年 (635) 置,治所在林邑县。寄治驩州之南境 (今越南义静省境)。后废。

④唐置,为羁縻州,属芳池州都督府。在今甘肃华池县西北境。后废。

⑤金贞祐三年 (1215) 升林虑县置,属彰德府。治所即今河南林州市。蒙古太宗七年 (1235) 改为林县,宪宗二年 (1252) 改为林州,至元二年 (1265)复为林县,未几复为林州,属彰德路。元末废。明洪武元年 (1368) 复置,属彰德府。二年 (1369) 改为林县。


(1)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常林县(今广西桂平市南旧县)。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西北大容山和桂平市西南郁江以东地区之间的浔江流域。六年改名绣州。(2)金贞祐三年(1215年)置,治林虑县(今河南林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林州市和安阳县西部。属河北西路。蒙古太宗七年(1235年)改林虑县,宪宗二年(1252年)复改林州,至元二年(1265年)复改林虑县,四年又改林州。属彰德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复改林县。


猜你喜欢

  • 平州

    ①东汉初平元年(190)公孙度据辽东, 自号平州牧。三国魏分幽州东部地区置,属幽州。治所在襄平县(今辽宁辽阳市老城)。不久废。西晋泰和十年(274)复置。辖境相当今辽宁六股河以东,北票、阜新、铁岭以南

  • 窣堵利瑟那

    亦作率都沙那、苏都识匿、苏对沙那。又称东曹。隋时为西突厥地,在今乌兹别克斯坦乌腊提别龙。唐玄奘 《大唐西域记》 卷1: “窣堵利瑟那国,周千四五百里,东临叶河。……土宜风俗同赭时国。自有王,附突厥。”

  • 罗遵县

    唐置,属羁縻归思州。治所在今广西忻城县东南。北宋庆历三年 (1043) 废。古县名。唐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东思里堡西。属思顺州。北宋庆历三年(1043年)废。

  • 石城山

    ①在今辽宁灯塔县东南。明《辽东志》卷1辽阳:石城山在“城东北五十二里。上有古城石垒”。民国《奉天通志》卷75辽阳县:石城山在“城东北五十七里。有古石城。……俗呼岩州城,因以名村。城址及城中点将台犹存”

  • 石牌隘

    在今福建大田县东南。《方舆纪要》卷97大田县:“石牌隘在县东南四十里,路通德化。”

  • 苏墟

    又名迁龙寨。即今广西邕宁县西南苏圩镇。明、清设迁隆寨巡司于此。

  • 荐福山

    即横山。在今江苏吴县西南十五里。《吴郡志》 卷15: 踞湖山,“钱氏 (吴越) 有国日,造寺于山下,曰荐福寺。至今里人不以踞湖名山,或以寺名名之”。

  • 呼伦池

    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之呼伦湖。《清一统志·黑龙江》: 呼伦池 “在呼伦布雨尔西二百五十余里”。西清 《黑龙江外纪》 卷1: 呼伦池 “池方数百里,产五色盐,可煮可食”。民国 《黑龙江志稿》卷4 《地理

  • 善岱镇

    即今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南善岱镇。清乾隆四年 (1739) 于此置善岱协理通判。二十五年(1760) 并入萨拉齐厅。在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左旗西南部。面积715平方千米。人口1.9万。镇人民政府驻善岱,人口

  • 雒阳北宫

    在东汉都城雒阳北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内。与南宫相对。《后汉书·光武帝纪》注引蔡质 《汉典职仪》 曰: “南宫至北宫,中央作大屋,复道,三道行,天子从中道,从官夹左右,十步一卫。两宫相去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