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望江县

望江县

①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义乡县置,属熙州,大业初属同安郡。治所即今安徽望江县。取举目可望江流为名。唐武德四年 (621) 于县置高州,寻改智州。七年 (624) 属严州,后属舒州。南宋属安庆府。宋末曾迁治东流县香口镇 (今东至县西香口乡)。元初还旧治,属安庆路。明属安庆府。民国初属安徽安庆道。1928年直属安徽省。

②唐贞观四年 (630) 置,属羁縻琰州。治所在今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东北。后废。


(1)古县名。唐贞观四年(630年)置,治今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东北。属琰州。后废。(2)今县名。在安徽省西南部,东、南濒长江。属安庆市。面积1364平方千米。人口60.2万。辖9镇、12乡。县人民政府驻雷阳镇。东晋安帝置新冶县,治今雷阳镇,属晋熙郡。隋开皇十一年(591年)改为义乡县;十八年取举目可望江流为名,改置望江县,属熙州。唐属舒州。南宋属安庆府。元属安庆路。明、清属安庆府。1914年属安庆道,1927年直属安徽省。1949年属皖北行署区安庆专区,1952年属安徽省安庆专区。1959年与怀宁县合并为怀望县,1961年恢复二县。1971年属安庆地区。1988年为安庆市辖县。地处丘陵洲圩地区,西北部和中部岗冲起伏,沿江及皖河下游为江河冲积洲地和湖泊沉积的圩垦地带。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以稻、棉花、油菜籽、小麦为主,为全国优质棉基地县之一。盛产鱼、虾、蟹及菱、藕、莲子、芡实、荸荠等水产。赛口的鳜鱼、螃蟹、虾米有名。工业有纺织、化肥、机械、建材、皮革、轧花等厂。挑花巾为传统工艺品。月北公路斜穿西北部,太华公路经县城。长江申汉航线停靠华阳港。古迹有雷池遗址。纪念地有渡江烈士陵园。


猜你喜欢

  • 井陉郡

    隋义宁元年(617)置,治所在井陉县(今河北井陉县西北)。唐武德元年(618)废。隋义宁元年(617年)置。治井陉县(今河北井陉县西北)。辖境相当今河北省井陉县等地。唐武德元年(618年)改为井州。

  • 忻窑支线

    从山西忻县(今忻州市)经河边村(今定襄县东北河边镇)至甲子湾,再至窑头煤矿。全长61公里。为同蒲铁路支线。1934年动工修筑,次年建成。今称忻河线。

  • 枕头

    即镇头集。今河北石家庄市西南十里振头乡。

  • 木兰陀山

    在今北京市西北香山东。山顶有玉皇庙。清孙承泽《天府广记》卷35:“广应寺之西为木兰陀,由寺前鸟径西指,过小桥三四,径渐峻,盘旋入云,上建玉皇庙,栋宇洁饰。殿南别院有轩有室,石楼摇摇,踞山之颠。”

  • 大蓬山

    ①亦名太蓬山,蓥华山。在今四川什邡县西北五十五里。《方舆胜览》卷54汉州:大蓬山“在什邡县。高岩矗天而立,瀑布飞落,最为奇观。有保圣院”。《方舆纪要》卷67什邡县:大蓬山“在县西五十二里。高岩矗天,瀑

  • 柏茂镇

    北宋置,属金水县。在今四川金堂县东南。

  • 天镇卫

    清顺治初改天成卫置,属山西行都司。治所即今山西天镇县。雍正三年(1725)改为天镇县。

  • 峨嵋山

    ①一名小峨嵋山。在今河南郏县西北三十五里。《清一统志·汝州》: 小峨眉山 “相传宋苏轼在汝州见之,以其形类蜀之峨嵋,故名”。元至正中建三苏祠于山上。②亦作蛾嵋山。在今广西崇左县东。《清 一统志·太平府

  • 谢村

    即今广东番禺市西北谢村。民国 《番禺县续志》 卷5: 墟市有 “谢村墟”。集镇名。在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西北部。属前洲镇。人口1500。产稻、小麦、油菜籽等。有丝绸印染、印染机械、整染设备、机械制造等厂

  • 文选楼

    ①在今江苏扬州市东南。《清一统志·扬州府二》:文选楼,“相传梁昭明太子撰《文选》于此;一云隋曹宪以《文选》教授生徒所居,号文选巷,楼以是得名”。清阮元居此巷,因构楼曰“文选”,用以藏书。②在今湖北襄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