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普陀宗乘之庙

普陀宗乘之庙

在今河北承德市避暑山庄正北。清乾隆三十二年 (1767) 仿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形制建造。“普陀宗乘” 是藏语 “布达拉” 的汉译,故又有“小布达拉宫” 之称。建成之时,由伏尔加河流域返回祖国的厄鲁特蒙古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等人,也随各民族首领到承德觐见。庙内现存乾隆帝御笔 《普陀宗乘之庙碑记》、《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 石碑三通。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正北。普陀宗乘,为藏语“布达拉”的汉译,故又有“小布达拉宫”之称。为清乾隆帝六十寿辰(乾隆三十五年)、皇太后八十寿辰(乾隆三十六年)接待国内各少数民族王公贵族而建。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动工,历时4年有余,仿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形制营建。建成之时,由伏尔加河流域返回祖国的厄鲁特蒙古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等人,率众跋涉万里,也随各民族领袖到承德觐见,表现了当时举国团结统一的兴旺局面。建筑利用山势,自然散置,自南而北层层升高,极富变化。山门前有5孔石桥,门内建巨大碑亭,内有乾隆帝御笔《普陀宗乘之庙碑记》、《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石碑三通。亭北为五塔门、三间四柱七楼式琉璃牌楼。牌楼之后,殿阁楼台等建筑随地势前后错落。主体建筑大红台气势雄伟,高达42.5米,宽59.7米,有城阁凌空之感。红台中部是万法归一殿,重檐四角攒尖鎏金瓦顶,台东为落伽胜境殿,台东北的权衡三界亭和台西北的慈航普渡亭,均重檐金瓦,与万法归一殿、大红台的红墙白台、苍松翠柏交相辉映,庄严华丽异常。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普陀宗乘之庙碑亭


猜你喜欢

  • 南苑

    ①亦称南园、熙春园。为金代皇家御园。在金中都 (今北京市) 皇城之南、丰宜门内偏西处。《金史·显宗纪》 载: 大定二十五年 (1185),“九月庚寅,殡于南园熙春殿。己酉,世宗至自上京,未入国门,先至

  • 八方泊

    在今山东惠民县西北五里。《清一统志·武定府》:八方泊,“凡经雨潦,西南商河县界之水,自沙河镇来注;东南府城北壕之水, 自北关来注于泊。泊北有遥堤,穴为水道,达于阳信县界,截河东流,经沾化北青泥沟入海”

  • 杏坛

    在今山东曲阜市孔庙殿前,即孔子教授堂之遗址。《庄子·渔父》:“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司马彪注:杏坛,“泽中高处也”。汉明帝幸宅,尝御此,后世因以为殿。宋天圣间,移大殿于后。讲堂旧址不欲拆

  • 狼山州

    唐永徽元年 (650) 以突厥车鼻可汗属部葛逻禄右厢部落置,为都督府,隶瀚海都护府。显庆三年 (658) 改为州,改属燕然都护府。地在今蒙古国西境,杭爱山之西,阿尔泰山东北。总章二年(669) 属安北

  • 滠头

    亦名羌垒。在今河北枣强县东南。《水经·淇水注》: “清河北径广川县故城南……水侧有羌垒,姚氏之故居也。” 《资治通鉴》: 东晋咸和八年 (333),石虎 “以羌帅姚弋仲为奋武将军、西羌大都督,使帅其众

  • 仁寿宫

    在今陕西麟游县。《隋书·高祖纪》:开皇十三年(593)行幸岐州,“诏营仁寿宫”。义宁元年(617)废宫置凤栖郡及麟游县。隋开皇十三年(593年)建,“每岁避暑,春往冬还”(《元和郡县志》)。在今陕西省

  • 福鼎山

    在今福建福鼎县西南。《清一统志·福宁府》: 福鼎山 “脉自浙江平阳县赤洋而来,亦名北岭。最高大,诸山皆发于此”。

  • 朐䏰县

    西晋改朐忍县置, 属巴东郡。 治所在今四川云阳县东三坝乡。《寰宇记》 卷147云安军: “ 《十三州志》: 朐䏰, 地下湿, 多朐䏰虫, 故以为名。” 北周改为云安县。古县

  • 谢炉集

    即今河北清河县东南十二里谢炉乡。《清一统志 · 广平府二》: 谢炉堡 “在清河县东南十二里。周一里有奇,外有池,居民殷盛,商贾辏集”。

  • 东陂堡

    即今广东连州市西北六十里东陂镇。清光绪《广东舆地全图》:连州西北有东陂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