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湖南资兴市西北。《方舆纪要》 卷82兴宁县: 程水江 “有四源合流于此,地名潭州江口。亦西流会于郴江口”。
明洪武中置,在今江苏高邮市南。《方舆纪要》 卷23高邮州: “盂城驿在州南门外。”在江苏省高邮市南门大街馆驿巷内。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历经战火、水灾破坏,尚存皂厅、敞厅、后厅、秦邮公馆门楼
即蒲沟镇。在今天津市北,北运河西岸。清同治年间于此设军火库,并设把总驻守。
①即今福建平潭县南草屿。明郑和下西洋经此。又见清 《海国闻见录》。②在今台湾省澎湖县西南,花屿之南。清高拱乾 《台湾府志》 卷1: 虎井屿转南即花屿、草屿,“二屿相连,澎山无草木,二屿颇有,故以花、草
在今湖南慈利县南,与石门、桃源二县为邻。《清一统志·澧州》:五雷山“在慈利县南三十里。一名雷岳山。山最高,屏障环拱于县南。有龙头岩、虎踞石、会仙桥诸胜。道水出此”。为道教名山,与湖北武当山遥相呼应,又
亦作界石场。即今重庆市巴南区东界石镇。清乾隆 《巴县志》 卷2: 界石场 “离城六十里”。
在今河南商丘县东。《方舆纪要》卷50商丘县:白沙渠“在府东。又有石梁渠,宋张亢知应天府治此二渠,民无水患”。
一名风雩山。在今湖南长沙市湘江西岸岳麓山南。宋知州刘珙作风雩亭其上。《方舆胜览》 卷23潭州: 风雩亭 “张敬夫序云,岳麓书院之南有曾丘焉,于登览为旷。建安刘公作亭其上,以为青衿游息之地。广汉张敬夫名
1912年于化林坪置,属康安道。治所在今四川泸定县东南兴隆镇东化林。1914年废入泸定县。
在今广东吴川市西南吴阳镇南。《方舆纪要》 卷104吴川县 “海” 条内: “ 《志》 云,县南三十里有限门港,合群川之流注于海。水道曲狭,值潮退,沙碛浅露,或潮满风急,舟楫悉不敢往来,因名。” 明万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