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昌国县

昌国县

①西汉置,属齐郡。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南五里昌城村。东汉属齐国。南朝宋废。

②南朝宋改临朐县置,属齐郡。治所即今山东临朐县。隋开皇六年 (586) 改名逢山县,大业初复名临朐县。

③南齐置,为宋平郡治。治所即今越南河内市。隋开皇初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属道州。治所在今越南永富省福安一带。贞观十年 (636)废。

④东魏武定元年 (543) 置,属齐郡。治所在雁门川 (今山西繁峙县西)。北齐废。

⑤唐武德四年 (621) 置,属道州。治所在今越南永富省福安东南。贞观十年 (636) 废入平道县。

⑥北宋熙宁六年 (1073) 分鄞县置,属明州。治所即今浙江舟山市定海区城关镇。南宋属庆元府。《宋史·高宗纪一》: 建炎三年 (1129) 金兀术犯临安府,高宗乘楼船逃至海上,“次昌国县”。元属庆元路,至元十五年 (1278) 改为昌国州。明洪武二年 (1369) 复改昌国县,属明州府。二十年 (1387)废。


古县名。(1)西汉置,治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南。属齐郡。南朝宋废。(2)南朝宋改临朐县置,治今山东省临朐县。属齐郡。隋废。(3)南朝齐置,治今越南河内市。属交州。隋初废。(4)东魏武定元年(543年)置,治雁门川(今山西繁峙县西)。属武州。北齐废。(5)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析鄞县置,治今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属明州。南宋属庆元府。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为州。十七年复置县隶州。二十七年废县存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仍降为县。二十年废。


猜你喜欢

  • 石龙堡

    在今湖北利川市西南沙溪镇西。为明末清初沙溪宣抚司驻地。

  • 石脆山

    在今陕西华县西南。《山海经·西山经》:符禺山“西六十里曰石脆之山”。

  • 加迭喀桑

    玉树土司之蒙古尔津、永夏、竹节三族的合称。同牧于青海称多县鸦砻江上游咱曲流域。民国周希武《玉树调查记》卷上:“蒙古尔津族、永夏族、竹节族,同牧咱(扎)曲河流域,统称加迭喀桑(译言三族人民合驻之意)。又

  • 葛葛僧祗国

    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东北伯劳威斯群岛中之 一岛。《新唐书· 地理志》 附 “广州通海夷道”: “又西出峡,三日至葛葛僧祗国,在佛逝西北隅之别岛,国人多钞暴,乘舶者畏惮之。”

  • 延吉府

    清宣统元年(1909)改延吉厅置,属吉林省。治所在延吉冈(今吉林延吉市)。辖境约当今吉林延吉、图门、龙井市等地。1913年降为县。清宣统元年(1909年)升延吉厅置,治今吉林省延吉市。无属领。1913

  • 白河口汛

    在今湖北竹山县西南白河乡。清时郧阳府同知驻此。

  • 南龛山

    在今四川巴中市南。《舆地纪胜》 卷187巴州: 南龛 “在州南二里。凿石为佛”。《方舆纪要》卷68巴州: 南龛山 “在州南一里。悬岩绝壁,多奇胜”。有隋、唐、宋摩崖造像及开元、会昌、淳熙等年号题记。

  • 务川县

    隋开皇十九年(599)置,属庸州。治所在今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东北。大业初属巴东郡。唐武德四年(621)为务州治,贞观四年(630)改为思州治。天宝初为安夷郡治。乾元元年(758)复为思州治。五代废。

  • 观州

    ①隋开皇九年(589)置, 治所在东光县(今河北东光县)。大业初废。②唐武德元年(618)改九门郡置。治九门县(今河北藁城市西北二十五里九门回族乡)。辖境相当今河北藁城市西北一带。五年(622)废。③

  • 弋溪

    在今江西弋阳县东。《寰宇记》卷107信州弋阳县:弋溪水“源出上饶县灵山,西南从当县太平乡过。在县东二十里水口有大石面如镌成弋字”,故名。《清一统志·广信府一》:弋溪“在弋阳县东二十里。源出上饶县灵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