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虞县
唐武德四年(621)置,属南方州。治所在今广西上林县东。贞观时属澄州。北宋开宝五年(972)废入上林县。
古县名。唐武德四年(621年)析领方县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林县东。属南方州。后改属澄州。北宋开宝五年(972年)省入上林县。
唐武德四年(621)置,属南方州。治所在今广西上林县东。贞观时属澄州。北宋开宝五年(972)废入上林县。
古县名。唐武德四年(621年)析领方县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林县东。属南方州。后改属澄州。北宋开宝五年(972年)省入上林县。
①十六国前凉张骏置,属沙州。治所在今新疆吐鲁番市东六十余里高昌故城。北魏时为高昌国。②东魏武定中侨置,属南广州。治所在高阳县(今河南襄城县境)。北周废。公元327年前凉张骏击擒戊己校尉赵贞后置,治高昌
在今河南登封市西北少室山。唐李白《元丹邱歌》:“元丹邱,爱神仙。朝饮颍川之清流,暮还嵩岑之紫烟。三十六峰常周旋。”清同治《河南通志》卷7:“嵩山居四岳之中,故谓之中岳,其山二峰,东曰太室,西曰少室。…
在今陕西汉中市西北。《寰宇记》 卷133褒城县: “黄鹿谷在县东二十里。以山多鹿,故土人名之为黄鹿山。” 《舆地纪胜》 卷183兴元府: 黄鹿谷“一名玉堂谷。在南郑县 (北) 三十里”。
在今湖南麻阳苗族自治县西南。《元和志》卷30卢阳县:晃山“山出丹砂”。《清一统志·沅州府一》:西晃山“自麓至顶可二十里,中有一涧横断之,亘以石梁,曰仙人桥,长百尺。顶上有洞,曰雷公洞,声殷殷出其间,遇
即今福建邵武市东富屯溪。《元和志》卷29建州邵武县:“邵武溪水,源出飞猿岭,东南流经县西。”《清一统志·邵武府》:邵武溪“源出光泽县,东南流经邵武县城北,会诸溪水,其流益大,俗名大溪。溪上多苍崖紫石,
即今云南个旧市西南五十四里陡岩。清代为建水州辖十五勐之一,设掌寨。
①又名龙池河、五里河。在今天津市蓟县西。《方舆纪要》卷13蓟州。阳河在“州西五里。亦名五里河,以去城五里而名。源出城西鹅毛台,台亦名纸坊山,下流入于沽水。水性暖,遇寒不冰,故曰阳河”。②又名洋河、东阳
亦称 “栈阁”、“阁道”。我国古代在今陕、甘、川、滇诸省境内山岩险壁上凿孔架桥连阁而成的一种道路,是当时西南地区的交通要道。战国时开始修建。《战国策·秦策》: “栈道千里,通于蜀、汉。”《汉书·张良传
在今陕西华县北。《方舆纪要》卷54华州:华山驿“在州治北。又西达临潼县境之东阳驿”。
在今湖北枣阳市西。《宋史·孟珙传》:南宋绍定元年(1228),珙“创平堰于枣阳。自城至军西十八里,由八叠河经渐水侧,水跨九阜,建通天槽八十有三丈,溉田十万顷,立十庄三辖,使军民分屯,是年收十五万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