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冶县
东晋安帝时置,属晋熙郡。治所即今安徽望江县。南朝陈为大雷郡治。隋开皇十一年 (591)改为义乡县。
古县名。东晋安帝时置,治今安徽省望江县。属晋熙郡。陈为大雷郡治所。隋开皇十一年(591年)改名义乡县,十八年又改望江县。
东晋安帝时置,属晋熙郡。治所即今安徽望江县。南朝陈为大雷郡治。隋开皇十一年 (591)改为义乡县。
古县名。东晋安帝时置,治今安徽省望江县。属晋熙郡。陈为大雷郡治所。隋开皇十一年(591年)改名义乡县,十八年又改望江县。
在今广西合浦县旧城西。清屈大均 《广东新语》 卷15: “予尝至合浦,止于城西卖鱼桥,故珠市也。”
即今海南省万宁县东北和乐镇。清宣统《广东舆地全图》 万州图: 东北有和乐市。
原名郗村。即今河北平乡县治。见《平乡县志》卷2村镇表。丁文江《中华民国新地图》作乞村。1945年平乡县迁治于此。
清嘉庆七年 (1802) 改达州置,属四川省。治所在达县 (今四川达川市)。辖境相当今四川达川市及达县、宣汉、开江、大竹、渠县等地。1913年废。清嘉庆七年(1802年)升达州置,治达县(今四川达州市
即今河北永年县 (临洺关) 东南二十五里周村乡。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51永年县图: 西有周村。
春秋时晋邑。即今河北馆陶县。《左传·哀公十五》 年载: 子赣曰,“昔晋人伐卫,齐为卫故,伐晋冠氏”。即此。古邑名。春秋晋邑。即今河北省馆陶县。《左传》哀公十五年(前480年):“昔晋人伐卫,齐为卫故,
南朝梁改希水左县置,为永安郡治。治所即今湖北浠水县。以浠水为名。隋初属蕲州。大业初属蕲春郡。唐武德四年 (621) 改名兰溪县。天宝元年 (742) 改名蕲水县。1933年复名浠水县。闻一多为本县人。
即今江西奉新县西上富镇。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1:奉新县西有上富。
一作隐陵。五代汉隐帝刘承祐陵。在今河南禹州市西五十里。《旧五代史·汉书·隐帝纪》: “葬于许州阳翟县之颍陵,祔神主于高祖之寝宫。” 《旧五代史·周书·太祖纪》: 广顺元年 (951) 六月,“太常少卿
①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五十六里。《宋史·宋琪传》: 端拱二年 (989),将讨幽蓟,宋琪上疏 “令大军会于易州,循孤山之北,漆水以西,挟山而行,援粮而进。涉涿水,并大房,抵桑干河,出安祖砦,则东瞰燕城